国庆与中秋双节将至,假期安全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无论是选择外出旅行还是在家休息,确保自身和家人的安全始终是首要任务。为了帮助广大市民更好地掌握应急安全知识,践行“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理念,我们特别推出假期安全科普系列内容,涵盖交通出行、文旅娱乐和居家生活三大主题,助力大家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假期。
首期内容聚焦公路自驾出行的安全注意事项。自驾前,车辆检查是关键。轮胎方面,需确认磨损程度和胎压是否正常;发动机机油和冷却液的液位也要仔细查看;制动系统需检查刹车片是否磨损过度;灯光系统则要确保大灯、雾灯、转向灯和刹车灯功能完好,必要时及时更换。对于新能源车主,还需特别检查充电接口是否完好,以免影响行程。
在高速公路上,匝道口附近是事故高发区域。部分驾驶人因不熟悉路线,常在匝道口附近突然减速、变道甚至停车倒车,极易引发追尾事故。建议提前规划路线,进入匝道前留意交通标志,避免急刹或随意变道。十字路口车流量大,驾驶人应遵守交通规则,低速行驶,主动礼让行人和直行车辆。夜间或无信号灯的郊区路口,需减速慢行并交替使用灯光提醒对向车辆。
隧道驾驶需格外注意光线变化。进入隧道前,应提前降速并开启近光灯,保持安全车距,避免变道或超车。驶出隧道后,眼睛需适应光线变化,切勿立即加速。在县道、乡村道路或山区公路行驶时,要严格遵守限速规定,弯道处不超车、不逆行,下坡时避免空挡滑行,上坡时控制油门,经过村庄或路口时提前鸣笛,夜间用远近光灯交替示意。
特殊天气下的驾驶技巧同样重要。雨天行车前,需检查雨刮器是否老化,并根据雨势调整速度,确保视线清晰。路面湿滑时,制动距离会延长,建议普通道路车速降至晴天的80%,高速则降低20%。急刹车易导致侧滑,应提前松油门自然减速。雨天避免使用远光灯,因雨水会反射光线形成光幕,影响视线。若遇团雾,需立即减速,能见度低于5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并尽快驶离高速。发生事故时,应开启双闪灯,在车后150米外放置警示标志,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后报警。
交通事故的紧急处理也不容忽视。发生碰撞后,第一时间拨打122或110,说明事故地点、经过和人员伤亡情况。城市道路需在车后50至100米处放置三角牌,高速则延长至150米外。若车辆无法移动,人员应迅速撤离。遇有人员受伤,切勿随意搬动,可用干净布料按压止血10至15分钟;疑似骨折时,勿强行复位。若车辆落水,电路未失效前立即解开安全带并降下车窗,优先使用安全锤破窗,未及时破窗时,待车厢灌满水后深吸气猛推车门逃生,但需注意屏气时间,避免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