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这场以“Enjoy AI”为主题的盛会,成为观察人工智能产业落地的重要窗口。会上,京东不仅发布了AI全景战略图谱,更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将持续投入,推动形成万亿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京东集团CEO许冉在演讲中强调,公司拒绝“运动式”AI发展,而是聚焦于构建能持续创造产业价值的AI体系。
京东对人工智能价值的理解已从技术参数转向产业实践。许冉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的价值应通过“模型×体验×产业厚度平方”的公式衡量。这一理念源于京东在零售、物流、健康、工业等领域的深度积累——覆盖全国的仓储网络、千万级SKU管理经验、海量消费数据及工业供应链实践,构成了区别于实验室数据的真实产业资产。京东选择“先内部验证、再对外输出”的务实路径,确保技术能真正解决商业痛点。
物流领域的创新成果印证了这一战略。升级后的物流超脑大模型2.0实现多模态协作,通过智能设备联动使标准化操作效率提升15%,人机协同效率提高20%。自研的“异狼”具身智能机械臂突破非标包裹码垛难题,全球已有超500个仓库部署“狼族”系列设备,覆盖存储、搬运、分拣全流程,标志着物流智能化进入新阶段。
零售场景的变革同样显著。京东推出的Oxygen电商AI架构体系,依托Joy AI大模型构建智能应用场景。10月上线的京东App16.0版本中,“爱购”智能搜索推荐功能采用语义可控生成模型,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精准理解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购物体验的效率突破。这种“快慢思考结合”的技术架构,正在重塑传统电商模式。
健康领域的技术突破聚焦专业诊疗。京医千询2.0模型具备医学报告解析和临床思维模拟能力,深度融合医学知识与诊疗逻辑。同步上线的京东健康AI医院1.0汇聚超千个专家医生智能体,提供导诊、药房、医学中心等全流程服务,将专业医疗资源通过AI技术普惠化。
工业供应链的智能化则直指降本增效。JoyIndustrial大模型基于5710万工业品数据和40个细分行业经验,已服务超万家企业。京东工业与国研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模型显示,供应链数字化可带来6.77万亿降本空间。目前推出的九大行业解决方案,正助力中国工业实现“万亿级降本”目标。
技术开放层面,京东正逐步开放物流、健康等产业场景数据,支持行业模型训练。推出的数字人平台4.0将直播成本降至真人十分之一,JoyAgent3.0智能体平台实现100%开源,JoyCode2.0代码平台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0%。这些工具通过降低技术使用门槛,推动AI在更多企业落地。
京东云总裁曹鹏指出,AI开发模式正从传统应用转向“智能体+代码”的原生范式。这种变革在京东每日超万亿token调用的场景中已得到验证。通过重构推理引擎和搜推架构,京东实现了购物流程的深度智能化,为下一代电商形态提供了技术范本。
面向消费者的AI产品同样体现技术普惠理念。即将上线的“京犀”App整合购物、点餐、订票等全场景语音服务,其内置的“万能博士”数字人可回答各类问题并支持用户创建专属智能体。京东探索研究院副院长何晓冬透露,该产品实现的电影级数字人生成技术,标志着行业首次达成商用级质量。
在硬件生态方面,JoyInside附身智能技术打破企业边界,使机器人、AI玩具等设备具备拟人化交互能力。接入该技术的智能硬件对话次数平均提升120%,目前已与30余个头部品牌、超10家机器人企业达成合作。这种开放生态策略,正在重构人机交互的边界。
从战略发布到场景落地,京东的AI实践始终围绕产业需求展开。当行业还在追逐参数规模时,京东已通过零售、物流、健康、工业等领域的深度创新,证明人工智能的价值在于解决真实商业问题。这条“技术扎根产业”的发展路径,不仅为京东自身开辟了增长空间,更为中国AI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