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裕重工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交付全球直径最大的碾环机核心部件——主辊轴。该部件应用于当前世界直径最大、轧制力最强的碾环机,其制造过程涉及313吨钢锭的锻造、热处理、精加工等复杂工序,最终形成160余吨的核心锻件。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通裕重工在高端装备制造关键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也标志着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迈出重要一步。作为集冶炼、锻造、机加工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通裕重工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达0.61亿元,同比增长49.7%,截至9月26日,其A股市值已达122.37亿元。
在新能源领域,固态电池技术正迎来关键进展。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强教授团队在聚合物电解质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提出“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设计策略,开发出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该材料通过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显著提升了固态界面的离子传导能力和物理接触稳定性。基于该电解质构建的8.96Ah聚合物软包全电池,能量密度达604Wh/kg,远超现有商业化产品,且在针刺与120摄氏度热箱测试中表现优异,未发生燃烧或爆炸。相关成果已发表于《自然》期刊,为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的实用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动飞行器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本征安全性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二次锂电池的核心方向。数据显示,当前固态电池产业化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到2030年全球出货量将达614.1GWh,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这一趋势正推动全球汽车产业从“单一技术竞争”转向“全链条生态协同”。兴业证券分析指出,2025年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不仅将替代现有液态锂电池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还将拓展至低空飞行、机器人等新兴市场。
A股市场中,多家上市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布局深入。盟固利开发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已通过头部企业小试认证,固态电解质产品完成技术定型并进入中试验证阶段;曼恩斯特完成干湿法双线产品布局,多款设备获客户认可;长安汽车计划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中伟股份与境内外头部客户合作,固态电池材料出货近50吨;天奈科技则占据市场CNT供货量主导地位,为多家知名厂商供货。
二级市场方面,固态电池概念股表现强劲。据统计,截至9月26日,相关概念股年内平均涨幅达50.83%,其中上海洗霸、先导智能等7股累计涨幅超100%。资金面上,9月以来21只固态电池概念股获融资客净买入逾1亿元,宁德时代、先导智能、国轩高科等融资净买入额居前。机构评级显示,宁德时代获36家机构“积极型”评级,太平洋证券认为其创新产品矩阵和全球化战略布局将巩固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