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前夕,一场聚焦设计行业效率提升的直播活动引发广泛关注。360创始人周鸿祎携手三位行业专家,通过技术演示与案例分享,为视觉创作者提供了应对高强度工作场景的解决方案。这场以“AI赋能创意生产”为主题的直播,不仅展示了前沿技术成果,更引发对设计行业工作模式的深度思考。
直播现场,三位嘉宾深入剖析了设计行业面临的三大痛点:需求反复修改导致的效率损耗、项目周期压缩带来的质量风险,以及复杂创意实现的技术壁垒。数据显示,设计师平均60%的工作时间消耗在素材处理、格式转换等执行环节,真正用于创意构思的时间不足四成。这种“重执行、轻创意”的工作模式,正在制约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技术团队现场演示的纳米AI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创新路径。该系统采用多智能体蜂群架构,通过Leader Agent进行任务拆解与资源调度,Work Agent执行具体创作任务。在演示环节,系统仅用15分钟便完成了从创意构思到成品输出的全流程——从奈雪的茶新品宣传片,到仰望U9超跑动态展示,再到三津汤包地方美食纪录片,多个国庆消费热点案例均实现“一句话生成大片”的突破。
更令人瞩目的是AI在艺术创作领域的跨界应用。演示中,系统将巴黎世家时装秀的斯芬克斯猫走秀创意、迪奥香水广告的流体艺术表现等高难度构想,快速转化为可视化作品。这种“创意-技术”的无缝衔接,让设计师得以专注核心创意,而将执行环节交由AI完成。周鸿祎特别强调:“AI是创作者的智能助手,审美判断与决策权始终掌握在人类手中。”
当前设计行业面临平台分散、工具割裂的困境,纳米AI的多场景适配能力成为重要突破口。系统支持从平面到动态、从短视频到长片的全格式输出,且内置品牌风格库与行业规范模板,大幅降低技术使用门槛。据技术团队介绍,该系统已实现90%常见设计需求的自动化处理,创作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5倍。
这场直播不仅展示了技术成果,更引发行业对工作模式的重新审视。当AI能够承担80%的执行工作,设计师的角色将向“创意总监”转型,专注于概念创新与审美把控。这种转变或将重塑设计行业的人才结构与价值分配体系,为创意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