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的圆桌讨论环节,地平线总裁陈黎明就AI技术对汽车产业的变革发表了深度见解。他指出,汽车行业正经历从"硬件定义"到"软件定义"的跨越,如今已全面迈入"AI定义汽车"的新纪元。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技术架构层面,更深刻重塑了整个产业的生态格局。
陈黎明特别强调了"舱驾融合"的发展趋势。他解释道,在AI驱动下,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系统将突破独立发展模式,实现功能深度整合。这种融合将催生更多创新应用场景,最终使汽车演变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AI Agent,成为首个在物理世界大规模落地的智能终端设备。
针对软件开发范式的革新,陈黎明提出数据驱动的软件2.0模式正在颠覆传统开发逻辑。他指出,原有基于硬件优先时代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流程,已难以适应数据驱动的新要求。行业亟需构建适应AI时代的开发标准、测试流程和验证体系,这将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挑战。
从技术突破角度看,AI技术显著提升了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能力。陈黎明透露,通过持续优化的算法模型,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的泛化能力和安全性得到质的飞跃,为L3、L4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扫清了关键障碍。这种技术进步不仅体现在感知精度提升,更体现在决策系统的可靠性增强。
产业生态的变革同样引人注目。陈黎明观察到,行业协作模式已从传统链状结构转变为网状生态,企业间的合作深度远超简单供需关系。资本融合、技术共享成为新常态,形成"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这种转变对供应链管理、知识产权分配和利益协调机制都提出了全新要求。
面对模型规模持续扩大的挑战,陈黎明指出单车智能和单一芯片方案已难以满足需求。他特别提到"车路云"协同架构的重要性,强调终端与云端的紧密联动将成为必然趋势。当前模型训练、蒸馏等计算密集型任务主要在云端完成,而实时决策等对延迟敏感的功能则需终端处理。这种分工对芯片的算力密度和能效比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