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现代农业薯类产业技术体系近日在娄烦县马家庄乡潘家庄村举办了一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现场演示活动,首次向公众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自走式马铃薯收获机。这款新型农机装备凭借其智能化、自动化特性,成为现场关注的焦点,吸引了众多当地种植户驻足观看。
演示现场,无人驾驶自走式马铃薯收获机在田间平稳作业,其流畅的转弯动作和精准的作业效果赢得了种植户的一致好评。“这台机器操作灵活,特别适合我们这里的小地块”“挖得干净还不伤土豆,省了不少人工”……类似的称赞声此起彼伏。据研发团队介绍,这款收获机由赵旭志、贺孝兵两位专家联合开发,集成了挖掘、薯土分离、集中铺放等多项功能,并在小型化和无人化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有效解决了丘陵山区农机作业的适应性难题。
与传统拖拉机挂接的收获机相比,这款自走式收获机的整机长度缩短了30%以上,结构更加紧凑,转弯半径更小,特别适合山西省丘陵山区的小地块作业环境。其采用的无线控制技术实现了远程精准操控,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研发团队还透露,该机具加装北斗导航系统后,可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为马铃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装备支撑。
除了无人驾驶收获机,演示会还同步展示了去年研发的丘陵山区自走式马铃薯种植机。这款装备已在我省马铃薯主产区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机械化种植难题,实现了播种深度、密度和施肥量的一致性和精准性。现场,参会代表和农户们还观摩了旋耕机、中耕培土机、无人植保机和杀秧机等配套装备的协同作业演示,这些装备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化解决方案。
据测算,这些专用装备在丘陵山区的应用,预计可使马铃薯亩均生产成本降低300元以上,劳动生产率提高3倍以上,为农民增收和产业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表示,近年来,体系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针对马铃薯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开展系统性技术攻关,突破了机械化发展的关键难题。
演示会结束后,参会专家还就种植户提出的生产问题进行了现场答疑,并与代表们深入交流了薯类产业的发展路径。大家一致认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协同应用,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赋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这些凝聚着科技智慧的农机装备,正在三晋大地上书写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新篇章,为山西省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