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9月27日举办的“新质生产力汽车高峰论坛暨汽车行业协会品牌日”活动中,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作为北大国发院EMBA2001级校友,以主题演讲形式剖析了中国汽车产业二十年来的深刻变革。他指出,中国汽车行业已历经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三大范式转型,并正在重新定义产业格局。
作为国内最早系统布局汽车领域的投资机构,愉悦资本的轨迹折射出产业跃迁脉络。从早期投资易车、神州租车等平台型企业,到覆盖二手车交易、汽车后市场、智能驾驶等全链条,再到涉足电动自行车、水上设备等微出行领域,其投资版图与产业进化高度同步。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业以11万亿元产值超越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行业,这一转变标志着制造业与消费市场的深度融合。
电动化浪潮中,中国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实现规模经济主导的产业变革。宁德时代港股2.4万亿港元市值、比亚迪万亿级估值的背后,是电池成本十年间从806美元/千瓦时降至115美元的惊人降幅。这种成本下降曲线与互联网领域的摩尔定律形成呼应,但产业逻辑存在本质差异——途虎养车在京东、阿里养车平台竞争中脱颖而出,凭借的是自建物流与用户运营的闭环体系,通过消除平台抽成实现用户利益最大化,这种模式与瑞幸咖啡的运营策略异曲同工。
智能化转型正在重构汽车定义。软硬协同成为关键特征,Waymo在旧金山自动驾驶市场22%的占有率,与特斯拉FSD纯视觉路线形成技术分野。国内momenta系统在本土车企的广泛部署,印证了智能驾驶从观望到战略核心的转变。新势力车企不仅全面拥抱智驾技术,更通过自研芯片构建技术壁垒,这种具身智能的落地速度远超行业预期。
全球化进程呈现双向融合特征。蔚来汽车与阿联酋CYVN的数十亿美元合作,不仅建立当地研发中心,更在欧洲五国推出六款车型并完善充电网络。合资品牌的本土化突破更具启示意义:东风日产N7将开发权完全下放中国团队,创造2年内上市的纪录;广汽丰田铂智3X采用momenta智驾系统,通过“中国总工程师”制度实现产品自主开发。这些案例表明,当跨国企业以中国市场逻辑重构体系时,同样能在新能源赛道实现突破。
微出行领域的创新同样值得关注。愉悦资本投资的Lemmo公司采用“德国品牌+中国研发+匈牙利制造”模式,其可折叠智能电助力车Lemmo Zero在欧洲市场供不应求。这种自行车电气化的创新,与蔚来等车企的电动化转型形成互补,共同构建起多层次的出行生态。
在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汽车产业正从规模竞争转向生态竞争。开源AI模型的广泛应用、自训练机制的效率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的深度渗透,这些要素共同塑造着新全球化的产业特征。当电动化完成基础布局、智能化重构产品定义、全球化拓展市场边界时,中国汽车企业已站在产业变革的核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