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养驴大国”到“缺驴预警”:市场变迁下驴子供需的U形之路

   时间:2025-09-30 18:32:29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我国正面临缺驴危机”的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微博相关阅读量迅速突破1300万次。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我国驴产业从繁荣到萎缩,再到供需失衡的复杂变迁。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曾以1120万头驴存栏量稳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彼时,驴作为农业生产与交通运输的核心畜力,深受农户青睐。然而,随着现代农业机械与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普及,驴的传统功能逐渐被取代,农户养殖意愿持续下降。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驴存栏量已不足400万头,至2023年进一步缩减至约146万头。

驴产业萎缩的直接原因,在于其经济效益与养殖成本的失衡。与牛、猪等常见家畜相比,驴肉、驴奶等产品的市场需求长期处于小众范畴,且缺乏旅游、高端繁育等高附加值变现渠道。更关键的是,驴的繁殖周期长达1年1胎,幼驴需2-3年才能出栏,叠加饲料、防疫等刚性成本,养殖户的经济投入与回报比例显著低于其他畜禽。多重因素叠加下,农户放弃养驴、转向其他产业成为必然选择。

驴产业的供需矛盾,本质上是市场动态调节的结果。过去,驴因畜力价值被大规模培育;随着技术进步,其“生态位”被取代,需求与养殖规模同步萎缩;近年来,养生、食用等新市场崛起,又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这种“起-落-起”的U形波动,印证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自我修正能力。

当前,阿胶、驴肉等产业持续扩张,推动进口驴制品在市场上愈发常见。为构建稳定供应链,部分企业已开始在海外及国内布局养殖基地,形成“双轮驱动”的供应模式。例如,曾有商家因驴肉短缺将“驴肉火烧”改名为“马肉火烧”,亦有创业者发现驴肉火锅原料供应不足,这些短期问题均源于驴的繁育周期限制。即便养殖户立即扩大规模,新驴从出生到出栏仍需数年时间。

驴产业的供需平衡,终将依赖市场机制与时间推移共同实现。随着产业链各环节的逐步调整,这一特殊畜力动物的命运,或将迎来新的转折点。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