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福州青年辞国企“铁饭碗”制茶,借电商复兴茉莉花茶,年销近500万

   时间:2025-10-27 20:29:13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这句流传甚广的茶谚,曾是福州茉莉花茶辉煌岁月的生动写照。上世纪九十年代,这座“茉莉之都”的茶香氤氲着千家万户,近千家茶厂星罗棋布,无数家庭以种花、制茶、售茶为生,全市茉莉花茶年加工量一度占据全国六成以上份额。从外交国礼到市井茶桌,福州茉莉花茶的芬芳曾飘满大江南北。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茶香渐淡。铁观音、普洱茶等新茶类以年轻消费群体为突破口迅速崛起,商业开发征用大量茉莉花田,原料根基动摇。与此同时,低价恶性竞争与以次充好现象频发,曾经的“人间第一香”一度陷入沉寂,市场空间被不断挤压。

转折始于2011年。彼时刚从国企离职的陈威威,在福州寻得一位制茶老师傅,从零开始学习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学徒生活清苦异常:白天奔走于茶山与花田,收购茶青与茉莉花;夜晚守在制茶间,通宵观察茶花拌和的温度变化;凌晨时分又需起身“通花”,防止茶堆过热。这份月入仅够糊口的工作,在外人眼中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陈威威却沉浸其中,三年间系统掌握了茶叶审评、原料搭配与历史脉络梳理等技艺。

“当时福州茉莉花茶市场假货横行,消费者信任度跌至谷底,没人能保证这个行业有未来。”陈威威回忆道。但对他而言,能专注做一件热爱的事便已足够。2015年,他开设首家实体茶店,却很快陷入“杂货铺”困境:客户定制需求琐碎,从简易包装到礼盒定制,从颜色偏好到容量要求,消耗大量精力却难以形成品牌记忆点。首年盈利仅数万元,远未达到预期。

2018年,陈威威关闭实体店,转战线上平台。在知乎撰写专业科普文章,系统讲解茉莉花茶品质鉴别与品鉴要点,吸引了一批资深茶友。这些“懂茶”的核心用户不仅成为首批忠实客户,更通过口碑传播带来复购。与此同时,他将线下老客户引导至线上,双渠道运营使店铺首年即站稳脚跟。

摆脱琐碎需求后,陈威威将精力投入产品创新。依托窨制工艺,他陆续推出柚子花茶、栀子花茶、桂花茶等系列,产品线从单一茉莉花茶扩展至多元花茶矩阵。2020年,他大胆采用黑色新中式包装,与当时主流的白绿色清新风格形成鲜明对比。“黑色更能衬托花茶的高贵”,这一设计意外契合新中式潮流,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店铺销量自此开启年均翻倍增长。

如今,陈威威的“制茶时钟”以花为刻度:三月收绿茶茶青制茶坯,四月窨制柚子花茶,五月六月玫瑰与栀子接力,六月下旬至九月茉莉花茶进入盛产期,十月桂花飘香,次年一月以腊梅花茶收尾。每年春季,他需从福建各地茶山收购数十万斤茶青;茉莉花期则奔走于花田,选取含苞待放的花蕾。制茶过程更需极致耐心:花蕾需在38℃下缓慢绽放,待香气最浓时与茶坯拌和;凌晨通花散热防止“烧茶”,天亮后分离花渣烘干茶叶,完成一次窨制。中端产品需窨制五六次,高端产品则达九次,三个月制茶季里,通宵作业成为常态。

“很多老茶客说喝到了当年的味道,这让我觉得一切值得。”陈威威感慨。近年,他将窨制工艺延伸至桂花茶、腊梅花茶等领域,弥补茉莉花季节性限制。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他开始拓展B端定制业务,与茶类博主合作直播,通过多元化渠道扩大影响力。目前,其四人团队年销售额近500万元,售出五六万斤成品茶,带动当地茶农、花农收入稳定增长,让传统花茶工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