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一项天线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引发行业关注。中国移动携手华为等产业伙伴共同发布《智简天线能力演进白皮书》,为6G时代天线技术发展锚定方向。该白皮书以"智感智控、全维极简"为核心设计理念,系统性规划了天线技术的演进路径。
作为智简天线体系的关键突破,智能追焦单元(BTU)解决方案成为焦点。这项技术通过构建"感知-调控"的AI闭环系统,实现了天线能力的质的飞跃。其拓扑结构可视化功能解决了传统天线因配置错误导致的性能损耗问题,工参信息采集精度较传统设备提升数个量级,为网络优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在动态调控能力方面,BTU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实时调整多维波束方向,该技术能够精准匹配用户分布特征,实现"波随人动"的智能跟踪效果。测试数据显示,在深圳试点区域,系统可根据用户移动轨迹自动优化信号覆盖,在辽宁商用场景中,网络容量提升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的1.8倍。
运维模式革新是BTU的另一大亮点。传统天线需要人工攀爬铁塔进行参数调整,而BTU支持远程动态调优功能,使单站维护效率提升30倍以上。波束聚焦技术的引入不仅减少了信号冗余覆盖,更使单站功耗降低15%,有效缓解了5G网络高能耗问题。这种"瘦身增效"的设计理念,正在重塑天线设备的产业标准。
据技术白皮书披露,BTU已形成完整的技术架构体系。在感知层,集成多维度环境监测模块;在决策层,搭载AI优化算法引擎;在执行层,配备高精度波束调控组件。这种分层设计既保证了系统灵活性,又为后续功能扩展预留了空间。目前该技术已完成从实验室到商用场景的验证,具备规模化部署条件。
产业观察人士指出,BTU解决方案的推出标志着天线技术进入智能时代。其创新价值不仅体现在技术参数突破,更在于构建了"感知-决策-执行"的完整闭环。随着6G网络建设加速,这种具备自感知、自优化能力的智能天线,有望成为新一代基站的标准配置,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向智能化方向演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