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额达500亿元的浦发转债近日正式完成到期兑付并摘牌。根据浦发银行发布的公告,截至最后转股日,已有498.37亿元可转债成功转换为普通股,转股数量达39.54亿股,剩余未转股金额为1.63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0.3258%。银行方面表示,未转股部分已按每张110元(含税)的价格完成兑付,总支付金额1.79亿元,未对资金流动性产生实质性影响。
该可转债项目始于2019年10月,初始发行规模创下银行业纪录。经过近五年的存续期,2020年5月进入转股阶段后,转股进程在2024年显著加速。数据显示,仅今年第三季度就有136.4亿元完成转股,10月前27日更是有244.09亿元集中转股,最终实现99.67%的转股率。此次转股使银行总股本扩充至约333.06亿股,虽然短期内对每股收益产生约13.5%的摊薄效应,但有效补充了核心一级资本。
证券机构分析指出,转股完成后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预计提升0.5个百分点至9.4%,资本实力得到实质性增强。中金公司测算显示,下半年以来转股对每股收益和股息的摊薄比例约9%,整体资本结构优化效果显著。中信建投认为,这一过程体现了管理层在资本运作、股东协调和市场时机把握方面的综合能力,为长期稳健经营奠定基础。
转股进程的推进得益于多方协同努力。年初以来,管理层通过改善经营业绩、释放转股信号等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关键转折点出现在6月,信达投资单日增持近1.18亿张可转债并完成转股,一举成为前十大股东并获得董事席位。9月东方资产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和转股双管齐下,持有普通股突破10亿股。10月中国移动分四次实施转股,持股比例最终升至18.18%,形成战略投资者接力增持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转股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今年3月末时未转股比例仍高达99.9971%,市场原本预期正股价格上涨可能触发强制赎回条款。但随着下半年银行板块整体调整,最终选择到期兑付方式退市。不过密集出现的战略投资者增持,特别是10月转股进度的大幅提速,显示出市场对银行长期价值的认可。此次转股完成后,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将显著优化,为后续业务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