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在近期一场公开活动中透露,公司深度学习技术正以超预期速度突破关键瓶颈。根据规划,到2026年9月前,该机构将推出具备初级研究能力的AI助手,能够承担基础科研任务;至2028年,更将实现完全自主的AI科研系统,可独立完成复杂研究项目的设计与执行。
此次战略发布恰逢OpenAI完成组织架构重大调整。这家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已从非营利模式转型为公益型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此举突破了原有资金募集框架,为引入战略投资和扩建算力基础设施扫清障碍。首席科学家雅库布·帕乔基(Jakub Pachocki)强调,新架构将支撑公司实现"十年内达成超级智能"的愿景,即在数学、物理等核心领域超越人类专家水平。
技术团队披露,当前模型已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高难度场景中展现竞争力。在限时五小时的测试中,AI系统展现出与顶尖人类选手相当的解题能力。为突破现有智能边界,研究人员正通过算法优化和"测试时计算量"提升双轨并进——未来重大科学发现可能需要调用整个数据中心的算力资源。
基础设施扩建计划堪称行业史诗级投入。奥特曼宣布,未来三年将部署总计30吉瓦的数据中心算力,对应财务支出达1.4万亿美元。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设定了年均万亿级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目标,旨在通过算力革命推动人工智能的根本性突破。这些投入将直接服务于自动化科研系统的开发,构建能够自主发现新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智能体系。
在制度保障层面,新组织架构为AI研究助手的开发奠定了治理基础。OpenAI重申将坚持负责任创新原则,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建立多重安全机制。自动化科研系统的研发被定位为战略核心,既服务于科学发现效率的提升,也承载着探索人类认知边界的使命。
核心进展速览:
• 2026年目标:推出可处理基础研究任务的实习级AI助手
• 2028年愿景:构建完全自主的AI科研系统
• 组织变革:转型公益型公司架构以突破资金限制
• 算力布局:三年内投入30吉瓦数据中心算力,设定万亿级年度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