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车针对SU7 Ultra车型推出“10月秋季关怀”活动,宣布为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车主提供免费升级服务,计划通过新增空气动力学叶片优化前舱风道结构。然而,这一举措引发部分准车主的质疑,维权群体认为该方案未能解决核心争议,并表示将继续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根据小米汽车官方客服的说明,此次升级的核心内容是在前舱盖新增两个空气动力学叶片,调整风道结构以实现空气定向导流。官方宣称,该设计可在高速行驶时提升整车下压力,且不影响日常能耗。升级服务将于2026年3月起陆续开放,符合条件的车主可到店免费安装。
然而,部分正在维权的小米SU7 Ultra准车主对此并不买账。维权代表高先生指出,此前宣传中强调的“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散热”功能并未实现,而当前的升级方案仅是“补救措施”,且需等待半年之久。“我们要求的是按原宣传交付功能,而非事后修改。”他表示,维权群体已提起诉讼,主张退车及退还2万元定金,部分人甚至要求“退一赔三”。
争议源于今年5月曝光的碳纤维挖孔机盖设计问题。当时,车主拆解测试发现,该部件既无气流导引功能,也未改善散热性能,与小米汽车宣称的“复刻原型车双风道设计”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小米汽车随后致歉并承诺为未交付订单改配、为已提车用户赠送2万积分,但维权车主认为这一解决方案缺乏诚意,未能弥补虚假宣传带来的损失。
目前,相关维权诉讼已进入法律程序。其中,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管辖权异议案中,用户一审胜诉后,小米公司上诉被驳回。不过,维权者坦言,管辖权胜诉仅是第一步,距离最终判决赔偿仍需长期博弈。“我们已经做好打三年官司的准备。”多位车主表示。
法律界人士指出,小米汽车的升级方案可能对其维权案件产生影响。上海申同律师事务所朱晓雯律师认为,新增叶片的举措间接承认了此前宣传存在误导,但由于提供了替代性解决方案,“退一赔三”的诉求实现难度较大,但退还定金仍有希望。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刚则强调,虚假宣传需满足“误导消费决策”的要件,而前舱盖部件的功能争议是否足以影响购车选择,可能成为案件关键。
胡刚进一步解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经营者构成消费欺诈,需承担“退一赔三”的惩罚性赔偿,但消费者需证明虚假宣传直接导致其误购。他分析称,普通消费者更关注汽车核心部件的性能,前舱盖的特定功能争议可能不足以成为决定购车的主要因素,因此“退一赔三”的诉求面临较高举证门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