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宇树IPO前夕:机器人赛道竞逐,谁能跑得更久成关键?

   时间:2025-10-29 16:32:00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机器人产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即将冲击IPO的宇树成为行业焦点。这家企业明确宣布将在2025年底前提交上市申请,其进程不仅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更成为众多后来者对标与追赶的标杆。

近期,第一财经记者通过采访魔法原子、松延动力等企业及相关投资人发现,部分企业正通过提升性能、压低价格等方式加速追赶,也有企业期待宇树上市带来的资本放大效应。在这场看似同频的竞争中,各家企业正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在刚刚落幕的IROS机器人学术顶会上,宇树最新发布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H2首次公开亮相。这款身高一米八的机器人因披上“人皮”引发关注——其头部采用定制模具,嘴鼻为固定样式,双眼处留有摄像头孔洞。尽管面部设计被评价为“猎奇”,但仍有租赁商透露,已有客户咨询租赁价格,计划用于商场活动等场景,预计年底交付后的日租金可能达万元。

宇树的产品矩阵已覆盖多个细分领域:包括一米八的“大人形”H1、一米三的“小人形”G1、一米二的轻量化R1,以及消费级和工业级四足机器狗Go1和Go2。魔法原子副总裁陈春玉认为,这种全矩阵布局符合当前市场需求——小人形和消费级四足机器人已验证商演、导览等场景的商业化潜力,而大人形和工业级产品则帮助企业完成生态卡位。

产品对标成为行业常态。10月上旬,魔法原子发布四足机器人MagicDog Y1,其6m/s的奔跑速度与宇树形成直接竞争。目前,该公司产品线已涵盖小人形Z1、大人形Gen1及多款四足机器人。陈春玉坦言,硬件层面各家已进入可复现阶段,真正的差距在于AI架构设计。魔法原子采用快慢双模协同架构,通过瞬时避障与语义理解形成类脑协作体系,强调“先部署再迭代”的实用策略。

价格竞争同样激烈。10月23日,松延动力推出售价9998元的小尺寸人形机器人Bumi,将行业门槛拉至万元以内;次日,加速进化发布的Booster K1首批限时售价2.99万元,与宇树R1起售价持平。这种“对标产品线、压低价格线”的策略,正成为新入局者的标配。

然而,极限性能与交付能力仍是行业痛点。陈春玉透露,魔法原子通过零下20摄氏度极寒、55摄氏度极热等极端工况测试,暴露结构与传动系统问题,以此推动硬件迭代。这种“暴露问题-反向优化”的模式,被视为追赶宇树的关键路径。某高校机器人实验室负责人则指出,宇树的优势在于开放接口和稳定性——其产品曾成功复现复杂舞蹈算法,而其他品牌因接口限制仅能实现简单运动。

交付能力成为制约扩张的核心因素。接近众擎的业内人士透露,该品牌虽处于“爆单”状态,但产能瓶颈显著。宇树早期投资人赵楠回忆,2020年创始人王兴兴坚持自建工厂,这一决策为后续稳定交付奠定基础。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也表示,公司正在建设手工线为主的工厂,但交付规模与宇树仍有差距。

行业对宇树上市的期待各不相同。云深处作为“杭州六小龙”之一,10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DR02延续工业场景定位,但其营收规模与宇树存在量级差距。某GP机构董事长认为,宇树的资本化路径为赛道提供了可参照的范本,有助于投资人明确退出预期。姜哲源则预测,宇树IPO将推动市场放量,供应链成本有望进一步压缩。

不过,单一标杆难以定义行业未来。陈春玉强调,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将呈现多样化技术路线——轮式与双足、C端与B端等不同方向均有机会。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姚卯青则指出,相比运动控制,上肢作业能力才是机器人价值的核心,这需要硬件、算法与数据的系统性打磨,而非短期演示。

在这场马拉松式竞争中,资本、技术、供应链与耐心缺一不可。某机构董事长形象地比喻:“真正的终局不是抢到第一波掌声,而是撑到帷幕落下。”随着宇树率先迈向资本市场,机器人行业的深度竞争才刚刚开始。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