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星际彗星3I/ATLAS飞掠近日点 科学探测揭开宇宙访客神秘面纱

   时间:2025-10-30 23:37:50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颗编号为3I/ATLAS的星际天体近日成为科学界焦点,其独特的物理特征与化学活动引发广泛讨论。这颗被昵称为“宇宙雪球”的天体于今年7月由NASA资助的小行星预警系统ATLAS首次捕捉,当时它正以每小时21万公里的速度穿越太阳系边缘,距离地球约6.7亿公里。天文学家通过轨道分析确认,其双曲线运动轨迹表明它不受太阳引力束缚,是继“奥陌陌”和“2I/鲍里索夫”之后第三位确认的星际访客。

初步观测显示,3I/ATLAS具有微弱彗发和短尾结构,符合彗星分类标准。但后续测量数据令科学家震惊:这颗天体直径达10至20公里,相当于纽约曼哈顿岛的规模,质量超过33亿吨,是前两位星际访客的千倍乃至百万倍。更引人注目的是其活跃程度——每秒释放约180公斤尘埃,是“2I/鲍里索夫”的两倍。天文学家推测其年龄可能超过太阳系,甚至达到其两倍之久。

10月29日,当3I/ATLAS抵达近日点时,国际天文团队通过智利甚大望远镜捕捉到其彗发中发光的镍蒸气。这一异常现象挑战了传统认知:通常金属蒸气需要高温环境才能产生,但观测显示镍可能以分子形式与一氧化碳或其他有机物结合,在阳光照射下分解释放。与此同时,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检测到其彗发中二氧化碳含量远高于水冰,还发现水冰颗粒与一氧化碳气体共存,暗示内部多种冷冻物质正在升温汽化。

尽管科学证据指向自然天体,但关于其起源的非主流猜测仍在网络发酵。哈佛大学天文学家阿维·勒布提出,这颗天体可能是外星文明的“母舰”,利用恒星引力进行加速机动。这一观点与他在2017年对“奥陌陌”的解读一脉相承,当时他称该天体为外星探测器并出版专著。然而,NASA太阳系小天体项目首席科学家汤姆·斯塔特勒明确表示,所有观测数据均支持自然天体解释,其异常特性源于太阳加热导致的不可预测反应。

英国牛津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克里斯·林托特直言此类猜测“毫无科学依据”,强调彗星作为冰尘混合体,在受热时表现出复杂行为属正常现象。勒布本人也在博客中承认,最简单的解释确实是自然彗星,但他提出另类假设旨在挑战传统思维框架。这种争议折射出科学传播的困境:相比枯燥的天体物理数据,“外星飞船”的叙事显然更具传播力。

目前,全球多台地面与太空望远镜正持续追踪3I/ATLAS的动态。科学家通过分析其亮度变化、喷发速率和尾迹形态,试图破解内部结构与成分比例。这些研究不仅可能改写对星际彗星的认知,更为理解银河系行星系统的化学演化提供关键线索。正如NASA专家所言,这颗来自星际空间的访客,正以独特方式揭示宇宙的奥秘。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