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美国古生物学家桑普森沪上圆梦,借科技助力中国恐龙大展“飞”向世界

   时间:2025-10-31 07:08:33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美国加州科学院院长、著名古生物学家斯科特·桑普森博士近日在上海完成了一场特别的“恐龙之旅”。这位因主持美国公共广播协会(PBS)儿童节目《恐龙列车》而广受全球青少年喜爱的科学家,在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后兴奋地表示:“研究中国恐龙多年,这次终于亲眼见证了这些改变人类认知的化石,我已经在规划下一次中国行程。”

作为古生物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桑普森此次中国之行肩负双重使命:在“中国恐龙:从科研探索到科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他以《重构恐龙的意义》为题发表演讲,并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正与上海科技馆等机构洽谈合作,计划将中国恐龙大展以创新形式引入美国。这位64岁的科学家保持着令人惊叹的活力,他笑称自己“从未真正长大”,而这份童心或许正是他投身恐龙研究数十年的秘诀。

中国恐龙化石的独特价值让桑普森尤为激动。他指出,全球已发现的1400种恐龙中,中国独占约350种,更关键的是,这里保存着恐龙向鸟类演化的关键证据。“徐星等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自然界曾用恐龙进行多次‘飞行实验’,最终诞生了现代鸟类的飞行模式。”桑普森强调,当前多数博物馆将恐龙与鸟类分开陈列的做法“割裂了生命演化的真实脉络”,而中国拥有的化石证据能完整讲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故事。

面对珍贵的模式标本(物种命名的标准参照),桑普森提出创新解决方案: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美国复原中国恐龙及其生态系统的全貌。“这样既能保护化石,又能让美国公众‘触摸’到这些科学瑰宝。”他透露,技术团队已开始研发相关项目,计划用数字手段还原从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

除了专业领域,桑普森对上海的“海绵城市”建设也表现出浓厚兴趣。他观察到,上海通过湿地和口袋公园储存雨水、调节旱涝的做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旧金山完全可以借鉴这种理念。”这位科学家总是善于从不同领域汲取灵感。

作为科普教育的倡导者,桑普森对城市化带来的“自然疏离症”深感忧虑。“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走出家门,如果从未亲身感受自然,又怎会关心未来的环境?”他提出“以技术对抗技术”的策略:利用可视化技术展示地域的过去与未来,开发能识别生物并录入数据库的手机应用,让公众在欣赏自然的同时参与科学研究。

人工智能的发展更让桑普森看到新可能。他介绍,加州科学院与谷歌合作开发的AI鸟鸣识别装置,可24小时自动记录并分析鸟类数据,科学家无需亲临现场就能获得完整的物种名录。“技术能打开‘时间维度’,帮助人们理解自然的变化。”他强调,博物馆应成为科技与科研成果的传播枢纽,“不仅要启发思维,更要触动心灵,最终推动行动。”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