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K90系列发布会上演了一场定价“反转剧”。标准版12GB+256GB版本最初定价2599元,而同系列12GB+512GB版本却高达3199元,600元的存储差价引发市场热议。次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与手机部总裁卢伟冰先后发文解释,直言上游存储成本压力已超出预期,内存涨价幅度远超企业承受范围。

据供应链信息,红米K90系列搭载的SK海力士LPDDR5X 9600内存与三星UFS4.1闪存均为当前移动端顶级规格。这两家国际存储巨头近期产能调整成为涨价核心诱因。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数据显示,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大厂商正将产能向高阶服务器DRAM和HBM倾斜,导致消费电子存储芯片供应持续收紧。2025年10月最新调查显示,一般型DRAM价格季度涨幅从8%-13%上修至18%-23%,且存在进一步上调可能。
存储芯片市场的供需失衡在头部企业财报中得到印证。三星电子三季度营收86.1万亿韩元,营业利润12.2万亿韩元,其中存储芯片业务销售额26.7万亿韩元,创历史新高。SK海力士同期营收24.45万亿韩元,营业利润11.38万亿韩元,更提前锁定2026年全系DRAM和NAND产能订单。公司预计2026年DRAM出货量将增长超20%,HBM供应紧张态势将持续至2027年。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分析指出,AI算力需求爆发与厂商产能结构调整形成双重挤压。全球云服务商、AI企业和数据中心对存储芯片的需求激增,而主流厂商缩减传统制程产能的举措,直接导致消费级存储产品供应短缺。摩根士丹利预测,存储行业将进入持续数年的“超级周期”,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
国际巨头的战略调整为国产品牌打开突破口。北京超弦存储器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赵超认为,本轮周期由AI驱动的新增需求主导,持续时间将长于传统库存周期。国内企业迎来双重机遇:利润增长可反哺研发投入,订单增加能加速产能扩张。万德数据显示,存储器指数近一年累计涨幅达98.92%,佰维存储、江波龙等企业股价年内涨幅均超100%,市值相继突破600亿和千亿关口。
国产存储企业的技术突破在财报中显现。江波龙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167.34亿元,同比增长26.12%;净利润7.13亿元,同比增长27.95%。其中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涨1994.42%,扣非净利润增长1162.09%。公司自研主控芯片部署量突破1亿颗,UFS4.1产品已与闪迪达成战略合作,企业级存储产品完成与鲲鹏、海光等国产CPU平台适配,SOCAMM低功耗内存模块性能较传统产品提升2.5倍。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江波龙成为国产存储突破的典型样本。其企业级PCIe SSD已进入头部互联网企业供应链,QLC eMMC产品实现量产出货,应用于荣耀、摩托罗拉等品牌终端。这种从“性价比替代”向“技术赶超”的转变,正在重塑全球存储市场格局。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国内企业通过技术驱动完成关键领域突破,标志着国产存储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