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哭穷”到信任裂痕:小米口碑逆转背后,是情怀透支还是产品之殇?

   时间:2025-10-01 14:21:1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5年9月25日晚,雷军第六次年度演讲如期举行。这场被外界视为“科技春晚”的活动,在预热阶段便因一条微博引发全网热议——9月24日,雷军以“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大学”为喻,将小米造车与造芯的千亿投入比作家庭育儿成本。这条看似调侃的表述,迅速登上热搜榜,网友在困惑“千亿身家为何供不起孩子”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这场“苦情戏”背后的商业逻辑。

从“小米手机,为发烧而生”到“五十几岁正是闯的年纪”,雷军的演讲始终贯穿着强烈的情绪叙事。2011年,小米凭借“极客话语权”打破小众边界,以性价比策略收割用户狂热;2013年米粉节,雷军现场撕掉1999元定价牌,用“青春是我们共同的名字”完成情绪降价,单日新增378万注册用户。这些案例被业界视为“情怀营销”的典范——通过将产品参数转化为情感共鸣,将价格敏感转化为价值认同,小米成功构建起庞大的品牌私域资产。

然而,当同一套叙事逻辑被反复使用,其效力正在逐渐衰减。2025年演讲现场,当雷军再次抛出“十周年焦虑、造芯失败、被嘲组装厂”三连苦情时,观众的反应已从共情转为质疑。微博话题#苦情怀滚出手机圈#阅读量突破4.7亿,前米粉大V成为话题主持人;近90天“雷军”关键词负面占比从1.8%飙升至23.4%。有观众直言:“千亿富翁别演偶像剧”,这种情绪反噬直接体现在新品宣发上——小米17 Pro宣传海报因“逆光之王”标注争议遭全网抨击,尽管罗永浩在直播中力挺,称“用极小字标注目标”是行业陋习,但舆论焦点始终集中在小米身上。

真正动摇小米根基的,是产品端的质量危机。9月19日,小米宣布召回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召回原因指向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场景下的识别缺陷。作为小米汽车首款明星产品,SU7系列累计交付量约26万-27万台,此次召回意味着近半数已交付车辆存在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未交付的YU7车型因交付周期长达56周、客服与公关推诿责任等问题,引发用户集体诉讼维权。这些质量与信任裂缝,成为友商、平台乃至舆论场“围猎”小米的突破口。

面对情绪营销的失效,小米开始调整叙事策略。2025年演讲中,雷军将凡客诚品创始人陈年的债务危机作为新案例——陈年用十年时间偿还10亿元债务,这一“中年人的诚信与东山再起”故事迅速引发共鸣。演讲结束后,凡客诚品上线“正是闯的年纪”全棉印花T恤,雷军同款产品首日售出1827套,部分款式断货。这种从“苦情”到“燃情”的转型,试图通过诚信、担当等正向情绪重建用户连接。

从“为发烧而生”到“为情绪买单”,小米的营销史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困境。当情怀成为可量化的“情绪ROI”,当示弱-共情-升华成为标准化产品,企业的每一次演讲都在完成从情感收割到资本转化的闭环。但用户终将意识到:自己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更是被精心设计的情绪体验。这种认知差,正在消解小米最宝贵的品牌资产——信任。正如罗永浩所言,海报小字是行业常态,但当信任裂缝出现时,任何细节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