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发生一起因醉酒后使用“智驾神器”驾车引发的危险驾驶案件,涉事司机被依法判刑。这一事件将所谓“解放双手”的驾驶辅助作弊工具推上风口浪尖,引发公众对智能汽车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临近,私家车出行规模激增,L2级智能网联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专家提醒,驾驶员必须保持清醒状态操控方向盘,这是对自身、家庭及道路其他使用者最基本的责任。当前部分智能汽车虽配备驾驶辅助功能,但系统会通过仪表弹窗、语音提示、安全带震动等方式,强制要求驾驶员在脱手时及时接管车辆。若多次忽略提醒,辅助驾驶将自动终止。
市场调查发现,为规避系统监管,各类“智驾神器”在网络平台泛滥。商家以“脱手神器”“懒人方向盘环”“免提醒模块”等名义,销售能屏蔽脱手检测的装置。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一款磁性方向盘贴已售出2316件,有买家宣称“连续1000公里全程无需动手”。另一款“科技布”产品更被吹嘘为“让车辆安静下来的黑科技”,部分用户甚至在高速路段以114公里/小时的速度“无人驾驶”。
这些装置的作弊原理各不相同。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专家胡杰教授指出,磁性配重块通过模拟握力欺骗扭矩传感器,电容贴片则模仿人体微电流干扰方向盘感应系统。更有商家销售能自动调节收音机音量的模块,制造驾驶员操作的假象。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产品被伪装成“方向盘装饰环”“防滑手神器”等普通配件销售,电商平台对此类商品存在审核漏洞。
法律界人士警告,销售此类设备的商家可能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产品罪,甚至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共犯。湖北朋来律师事务所刘源波主任强调,电商平台若未履行审核义务,监管部门应依法追责。他特别指出,杭州近期判决的醉酒司机案件具有典型意义——该司机在副驾位置使用作弊装置后入睡,导致车辆占道引发拥堵,最终被以危险驾驶罪定罪。
技术层面,东风猛士科技智能越野网联部总监杨晗明确表示,L2级辅助驾驶系统无法应对所有复杂路况。当前面向消费者的乘用车100%处于L2级以下,即便带高速领航功能的L2.5级系统,仍要求驾驶员全程监控。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陈定方教授比喻称:“脱手99次安全不等于第100次安全,检测系统的存在正是为了防范这最后一次风险。”
根据2022年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L2级系统要求驾驶员持续监控环境并随时接管,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则尚未对普通消费者开放。正在征求意见的强制性国标进一步明确,驾驶员手部、视线脱离5秒即需提示,违规达到一定次数将禁用辅助系统。新规还要求建立数据记录机制,以便事故后区分是系统失灵还是人为疏忽。
专家集体呼吁,消费者应认清L2级“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本质区别,拒绝购买和使用作弊装置。陈定方教授特别提醒:“所谓‘解放双手’不是科技进步,而是责任放弃。辅助驾驶的初衷是提升安全,绝不能成为违法行为的挡箭牌。”当前技术条件下,完全依赖智能系统或使用外挂设备驾驶,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