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漫剧新势力:10人团队45天缔造商业样本,揭秘背后协作范式

   时间:2025-10-01 23:29:50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AIGC技术的持续突破,动画产业正迎来一场静默的革命。在AI真人短剧仍困于“机械感”泥潭时,AI漫剧凭借动画形态与生成技术的天然契合,迅速崛起为新兴赛道。这一领域并非凭空诞生,早在AIGC爆发前,动态漫就已积累大量受众,如今在AI赋能下,产能与市场潜力迎来双重爆发。

技术突破成为关键推手。AI大幅降低了原画设计、中间帧生成与色彩渲染的门槛,使中小团队甚至个人创作者得以进入动画领域。以10人团队打造的《明日周一》为例,该项目仅用45天便完成50集制作,上线两周全网播放量突破千万,抖音付费收入即覆盖成本。这一案例不仅验证了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更揭示了“原创形象+AI生成”的核心理念——通过原画师确定核心角色,再以AI扩展内容,解决了版权归属的核心痛点。

商业路径的多元化探索同样值得关注。除付费观看外,《明日周一》已规划同名H5游戏与衍生品开发,并与后链路公司达成合作。这种基于IP的全品类开发模式,打破了传统漫剧依赖流量奖励的单一收益结构。据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抖音动漫短剧观看人次超20亿,付费规模达2600万,印证了市场的强劲需求。

制作流程的革新更具启示意义。在《明日周一》项目中,10人团队采用高度分工模式:5名原画师负责基础设计,2名工程师处理AI生成,2名后期剪辑完成整合,1名导演统筹全局。原画师耗时30天完成设计,AI生视频仅用15天,形成紧密流水线。这种分工模式虽与传统“共创”理念相悖,却通过专业化分工提升了效率,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协作范本。

跨领域协作的挑战与突破同样显著。AI工程师与艺术家的合作初期面临语言体系差异,工程师的理工科思维与艺术家的主观感知需长期磨合。例如,工程师习惯周末休息,而传统影视业者常需连续作战。项目方通过建立多方委员会与周会制度,制定了严格的汇报机制,包括原画进度、分镜头细节及导演周述,最终实现了高效统筹。

从业者心态的转变亦值得关注。与传统影视追求艺术深度不同,漫剧更注重情绪传递与用户体验。导演凯伦此前从事电影特效,AI漫剧的快速迭代模式使其决心转型。项目方珀乐互动创始人杨晟曾参与《人再囧途之泰囧》,他指出:“内容产业的核心不是自我表达,而是准确传递情绪。”这种理念促使团队选择具有持续讨论度的IP,如知乎盐言故事的《明日周一》,通过改编保留情感核心,弱化打怪升级等常规元素。

技术提供商的角色同样关键。国内AI公司如Vidu通过自主研发的U-ViT架构,在动画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该架构支持多风格适配与长视频叙事连贯性,解决了传统AI生成的动作僵硬与镜头单调问题。然而,AI剧本的生成仍存挑战,需将文学描述转化为模型可执行的指令集,这一领域被视为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市场格局的演变更为深远。短视频平台催生了沙雕漫、漫剧等细分品类,据巨量引擎数据,今年上半年抖音漫剧播放量与点赞量分别增长92%与105%。尽管商业前景广阔,但传统影视人才转型仍面临能力与心态的双重考验。漫剧受众偏向下沉市场与低龄群体,内容逻辑与艺术追求差异显著,导致行业人才结构呈现“新势力主导”的特征。

IP开发逻辑的转变最具颠覆性。以往IP从长内容向短内容递减的链条被打破,AI漫剧成为IP前置探索的新手段。千灯如昼CEO王梦甜表示:“短内容不应泄露核心剧情,而应成为IP破圈的入口。”这种策略使IP在讨论期内快速可视化,触达更广泛受众,为后续电影、番剧等“大而深”的内容载体奠定基础。

技术迭代仍在持续。当前AI动画面临生成质量与编辑可控性的双重挑战,传统动画公司的计件工作流也需适应AI加入后的考核制度变革。尽管如此,行业普遍认为未来3-5年漫剧品类将高速增长。杨晟指出,文化输出能力与产能密切相关,中国动画产能的提升或将改变全球市场格局,使海外儿童未来更多接触中国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