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车因宣传材料中的“小字标注”问题再度引发舆论关注。9月30日,小米汽车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答网友问(第195集)——安全质量篇”,针对“2200MPa小米超强钢”被标注为“项目名称”的争议作出正式回应。公司强调,小字备注是行业惯例,旨在平衡技术信息透明度与大众传播需求,将此类标注解读为“名称强于实际”属于误解。
小米汽车在回应中详细说明,“小米超强钢”是联合研发项目,由小米发起并出资,与东北大学、育材堂共同完成,相关专利由多方共享。公司指出,小字标注仅用于说明研发背景,不影响材料本身的性能属性。这种做法是三方共同确认的结果,符合行业规范,体现了对技术细节的严谨态度。
此前,小米17Pro手机宣传中曾将“逆光之王”标注为“设计目标”,也引发过类似争议。科技行业分析师指出,在科技与汽车领域,营销宣传与技术事实之间常存在需要平衡的灰色地带。小字备注作为折中方案被广泛采用,但如何确保消费者既能获取吸引人的营销信息,又能了解准确的技术细节,仍是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针对此次争议,罗永浩于9月30日公开发声,强调其观点的独立性:“没有人情世故,也没有商业合作。我不是替小米说公道话,我只是说公道话。”他指出,用极小字体标注免责说明(如“目标成为逆光之王”“特定条件下数据”)是全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各家企业几乎都曾采用,且不止一次。罗永浩认为,小字作为大字的补充解释本可接受,但当前部分宣传中“大字成了小字的许愿池”,才是引发公众不满的主要原因。
小米汽车在回应中多次强调,小字备注是“严谨且负责任的体现”,旨在提供更全面的技术背景信息。企业常在展示技术参数、法律条款和研发背景等复杂内容时采用此种方式,以兼顾专业人士的信息需求与公开透明的实事求是精神。这一解释试图平息外界对宣传材料准确性的质疑,但如何进一步优化信息传达方式,仍是小米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