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天文学界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宇宙盛会——第三颗确认的星际天体3I/ATLAS(编号C/2025 N1)将于10月3日世界时04:00(北京时间12:00)掠过火星,最近距离约2900万公里。这不仅是人类首次通过火星探测器近距离观测“银河来客”,更标志着多行星观测宇宙时代的正式开启。
这颗星际访客的发现可追溯至2025年7月1日,由智利Río Hurtado站的ATLAS望远镜首次捕捉到其踪迹。初步观测显示,3I/ATLAS的轨道呈双曲线,偏心率约1.03,相对太阳速度高达22万公里/小时,明确表明其并非太阳系原生天体。科学家推测,其彗核直径可能在数百米至数公里之间,成分中可能含有较高比例的铁镍,并会喷发富含二氧化碳的羽流。这些特征暗示其形成环境可能与银河系厚盘有关,但具体结论仍需后续数据验证。
与地球观测相比,火星探测器在此次事件中占据独特优势。12月中下旬,3I/ATLAS与地球的距离将拉大至约1.5亿公里,而火星探测器则能在更近的距离展开观测。NASA的MRO(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将利用HiRISE相机拍摄彗核与尾巴的高分辨率影像;ESA的Mars Express和TGO(火星微量气体任务卫星)则通过成像与光谱手段分析其水、二氧化碳等成分;毅力号与好奇号火星车团队也尝试从地表拍摄其轨迹,尽管目前仅记录到微弱星点,成像效果受视几何与曝光限制。
此次观测的科学意义深远。通过分析彗核结构、尘气喷发与尘埃分布,科学家有望校准行星形成模型,并获取银河系早期环境的线索。更引人注目的是,3I/ATLAS可能携带“生命化学”的原始材料,这一假设若被证实,将极大推进对生命起源的研究。从文明层面看,火星探测器“直面”星际来客,标志着人类观察边界的自然扩展——未来,这类“邂逅”或将成为火星定居者的日常。
目前,3I/ATLAS尚无法用肉眼观测,公众需借助专业望远镜或等待任务团队发布观测成果。这场跨越行星的宇宙对话,不仅为科学界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样本,更让人类首次以“多行星视角”凝视银河——当火星替我们注视星际,宇宙的奥秘正以全新的方式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