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期间,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技术团队仍在争分夺秒地开展研发工作。当大多数人享受假期时,公司技术负责人刘工带领团队,针对人形机器人内部走线优化、自主性提升及运动控制算法升级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在刚刚结束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我们的'行者泰山'虽然斩获100米表演赛冠军和4X100米接力赛季军,但技术改进永无止境。"刘工表示,团队正全力推进产品迭代测试。
在优宝特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对人形机器人进行密集测试。从基础行走、奔跑到复杂的手部动作,每个细微改进都凝聚着研发人员的智慧。"比如台阶攀爬能力,通过持续优化视觉算法,机器人已能从最初10厘米提升至25厘米高度。"刘工透露,这种突破背后是数月的技术攻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位居全球首位,庞大的市场需求使机器人训练工程师成为稀缺人才。
这种技术突破不仅体现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在兰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物流中心,上千台智能设备正高效运转:穿梭车在立体货架间精准移动,搬运机器人托举着数吨货物快速穿梭,料箱机器人灵活完成三维空间作业。"物联网和AI技术的深度应用,对仓储机器人提出更高要求。"公司视觉算法负责人马文凯介绍,最新研发的智能装卸机器人已能精准识别随意摆放、凹陷或遮挡的货箱,抓取精度显著提升。
在济南,除优宝特、兰剑智能等龙头企业外,众多中小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在细分领域异军突起。某物流机器人企业研发的智能分拣系统,通过优化路径算法使分拣效率提升40%;另一家医疗机器人公司开发的辅助手术设备,已实现毫米级操作精度。这些创新成果背后,是大量工程师对运动控制、视觉识别等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
人才市场数据印证了行业热度。智联招聘报告显示,2025年前5个月机器人产业招聘职位同比增长6%,求职人数增幅达32%。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宋锐教授指出:"行业不仅需要顶尖研发人才,系统设计、调试运维等环节同样存在巨大人才缺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普及,相关人才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