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600884.SH)在国庆前夕披露重大消息:控股股东杉杉集团及其子公司已签署重整投资协议,若重整顺利完成,新扬子商贸实际控制人任元林将成为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任元林作为扬子江船业集团创始人及名誉董事长,在造船领域深耕近五十年,被业界誉为“民营船王”。此次变动或标志着杉杉股份自前实控人逝世后持续两年的内部权力争夺彻底落幕,公司也将迎来全新发展阶段。
这场始于2023年2月的“豪门内斗”曾引发广泛关注。当时,创始人郑永刚突发心脏病离世,未明确企业接班安排,导致次子郑驹与遗孀周婷展开控制权争夺。2023年3月,郑驹全票当选董事长,但遭周婷反对;同年5月,周婷进入董事会;2024年11月,郑驹辞任董事长,周婷接任。2025年2月,杉杉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6月,因连带担保责任,郑驹持有的181万股被强制执行,持股归零,彻底退出公司。
新实控人任元林具备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2022年,他推动扬子江金控在新加坡上市,构建“造船+金融”双平台,目前担任扬子江金控执行主席。其关联企业新扬子商贸已投资57家企业,业务涵盖金属、船舶、化工等领域。参与重整的另一方TCL产投为TCL科技全资子公司,双方合作或为杉杉股份注入新动能。
业绩层面,杉杉股份正呈现“触底反弹”态势。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亏损3.67亿元。但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079.59%。这一转变与负极材料行业回暖密切相关。据隆众资讯数据,2025年上半年负极材料产量达114.87万吨,同比增长7.5%。高工产研预测,行业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上半年启动新一轮增长周期。
作为负极材料头部企业,杉杉股份上半年出货量稳居行业第一,占市场总量的21%。公司海外项目进展顺利,芬兰10万吨负极产能项目已完成环评公示;8月,旗下杉杉科技与楚能新能源签署超百亿元长期合作协议,引发行业震动。目前,公司产销两旺,负极材料业务持续扩张。
固态电池赛道的突破为杉杉股份增添新亮点。作为“电池终极形态”,固态电池相关概念指数年内最大涨幅达84%。杉杉股份在技术和产能上均取得进展:技术方面,公司率先量产负极硬碳,解决量产难、容量低等问题,性能全球领先,千吨级产线已投产并应用于钠电、锂电及超级电容领域;公司开发的多孔快充技术和球形高压实技术针对电池快充和压实问题。产能方面,宁波4万吨一体化硅基负极基地一期已投产,成为行业首批有效产能,今年产能将进一步释放。
9月8日,杉杉股份在互动平台透露,正在开发针对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固态电解质复合型负极材料,部分产品已进入客户多轮测试阶段;同时,公司正建立固态电池负极材料评测体系,加速新型材料研发。资本市场对这一系列动作给予积极回应,今年4月以来,公司股价区间最大涨幅达1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