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旅行车始终未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从早期桑塔纳旅行版的“工具属性”标签,到后来马自达6旅行版、中华骏捷Wagon的叫好不叫座,这个在欧洲占据三成市场份额的主流品类,在中国长期徘徊在1%的市场边缘。消费者对三厢轿车的“情结”与SUV的崛起,让旅行车始终难以突破小众圈层。
20世纪90年代,上海大众推出的桑塔纳旅行版因远超三厢版的装载能力,在公务、警用、工程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却也无意间强化了其“工具车”形象。进入21世纪后,别克赛欧旅行车、南京菲亚特周末风等车型试图结合实用性与家用定位,仍未能改变用户对旅行车的认知。SUV凭借硬朗外观、高坐姿与装载能力,迅速成为市场主流,旅行车的跨界优势显得黯淡无光。
豪华品牌与性能车型的入局,曾为旅行车市场带来一丝曙光。大众R36旅行版凭借“神车”光环与出色性能,成为车迷心中的“西装暴徒”;宝马3系、5系旅行版,奔驰C级、E级旅行版,沃尔沃V60、V90等车型,以优雅设计、实用空间与性能属性,精准戳中追求个性与品质的消费者。然而,这些车型虽“叫好”,却将旅行车推向更窄的圈层,成为“懂车”“有品味”的象征,与主流消费者距离愈发遥远。
电动化浪潮的到来,为旅行车市场带来转机。2025年9月,余承东执意推出的享界S9T上市后迅速成为现象级爆款,第13天大定突破1.5万台。这一成绩印证了他对旅行车品类的乐观判断:十年前在欧洲工作时,他发现当地员工购买的轿车多为旅行车,包括宝马、奔驰、奥迪等品牌。在欧洲,旅行车不仅是主流选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道路狭窄与长途自驾需求,使其兼具轿车操控性与SUV装载能力。
当下中国,消费者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周末自驾、露营、携带宠物出行等场景,需要车辆兼顾日常代步的精致舒适与足够的行李空间。旅行车“轿车操控+SUV装载”的特性,恰好成为平衡点。同时,90后、00后成为购车主力,“三厢情结”逐渐淡化,对个性的追求使旅行车的流畅线条更受青睐。Socar产品战略咨询创始人张晓亮指出,消费者对传统三厢轿车与SUV产生审美疲劳,商务场景需求减少,独特产品成为新选择,旅行车迎来机遇。
电动化平台的普及,为旅行车带来空间与设计优势。纯电或增程平台的短前后悬、长轴距特性,使旅行车通过延伸车顶线条与尾部自然融合,营造出更舒展的姿态与远超燃油时代的内部空间。极氪001的热销,证明了这一设计优势。动力电池布置使轿车后座高度降低的问题,在旅行车中因车尾升高得以避免,后座座椅抬高提升了舒适性;大电池降低车辆重心,对冲车尾升高的影响,操控表现甚至优于同级燃油轿车;车身线条带来的空气动力学优势,使其在能耗上略胜SUV一筹。
国产厂商主导的旅行车,在智能化配置与定价策略上打出差异化组合拳。蔚来ET5T、海豹06旅行版、享界S9T等车型,以设计为主导,配置与定价与普通版车型齐平,弥补了过去旅行车的短板。空气悬架等以往仅出现在顶级豪华车型上的配置,正加速下放到新能源旅行车领域,有效弥补了传统旅行车通过性不足的短板,使其在与同价位SUV的竞争中具备实打实的产品力优势。
从市场环境来看,传统轿车与SUV市场已是一片红海,竞争白热化导致利润空间持续压缩,车企亟须寻找新的增长点。旅行车虽过去小众,但仍有固定粉丝,产品本身具备独特魅力。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旅行车的定价策略上展现出魄力,采用“与同平台三厢车型同价甚至更低”的策略,如蔚来ET5T在2025年1-8月累计销量达30227辆,远超同平台三厢车型蔚来ET5的11271辆,月销量稳定在四千台左右。
尽管旅行车市场总量连续四年上涨,2024年年销量超过17万辆,但整体仍不足大盘的1%。张晓亮认为,旅行车应从高端自上而下切入,毕竟对传统箱体形式审美疲劳、追求新物种且愿意突破的更多是高端用户。国人对SUV的热情短期内难以退去,中年群体传统观念的影响仍在,市场教育仍需循序渐进。然而,当消费者需求、产品供给与技术条件共同发力时,旅行车在中国市场或许真的能迎来一个小“爆发期”。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在享界S9T发布会现场称赞余承东为“地表最强产品经理”,直言“享界S9T卖爆的时刻,就是余总再次封神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