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天文学家观测到“暴食”流浪行星 每秒吸积60亿吨气体尘埃

   时间:2025-10-07 22:04:58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研究团队近日宣布,他们首次观测到一颗流浪行星正在经历剧烈的物质吸积过程,其吞噬气体和尘埃的速度达到每秒约60亿吨,创下人类对行星成长速度的观测纪录。这颗被命名为Cha 1107-7626的天体位于蝘蜓座方向,距离地球约620光年,质量约为木星的5至10倍。

与传统围绕恒星运行的行星不同,Cha 1107-7626属于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不依附于任何恒星系统。研究负责人维克托·阿门德罗斯-阿巴德指出:"人们通常认为行星是稳定安静的天体,但这次发现表明,自由漂浮的行星质量天体可能具有极强的活动性。"

通过结合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的X-shooter光谱仪、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以及VLT早期设备SINFONI光谱仪的数据,研究团队发现该行星周围的气体和尘埃盘正在发生剧烈的吸积现象。观测显示,到2025年8月,其吸积速率在数月内激增至原来的八倍,达到每秒约60亿吨的惊人水平。

这项发现为流浪行星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研究合作者阿莱克斯·斯科尔茨表示:"流浪行星的起源仍是未解之谜,它们究竟是像恒星一样直接形成的最低质量天体,还是被母星系抛出的巨型行星?"通过对比Cha 1107-7626的爆发性吸积过程与年轻恒星的特征,研究团队认为至少部分流浪行星可能沿着与恒星相似的路径形成。

光谱分析还揭示了磁活动在驱动物质坠落中的关键作用。科学家发现,吸积爆发前后的光谱变化表明,强磁场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现象此前仅在恒星中观测到。研究团队成员贝琳达·达米安指出:"这一发现模糊了行星与恒星的界限,让我们得以窥见流浪行星早期形成的过程。"

更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在吸积事件期间首次探测到环绕行星盘中的水蒸气信号,而此前在相同区域并未发现此类化学特征。这种化学变化此前也仅出现在恒星系统中,表明流浪行星可能具有与恒星相似的物质演化过程。

由于流浪行星本身极其微弱,观测难度极大,研究团队期待正在建设的极大望远镜(ELT)能带来突破。该望远镜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配备巨型主镜和高灵敏度仪器,有望帮助天文学家发现更多类似天体。参与研究的阿米莉亚·巴约表示:"行星天体表现出类似恒星的特性,这一事实令人震撼,也让我们对宇宙中新生世界的多样性充满好奇。"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