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那年,袁锋站在了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这位在广汽集团深耕16年的资深管理者,做出了一个让业界瞩目的决定——离开熟悉的汽车领域,投身半导体产业,以创业者身份加入芯联集成。
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袁锋的职业生涯始终与广汽集团紧密相连。2019年担任广汽资本总经理期间,他主导了超过80个投资项目,涵盖地平线、中创新航等明星企业,被投企业总市值突破5000亿元,其中20个项目通过上市或并购实现退出。这段经历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产业投资经验,更让他深刻认识到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战略价值。
"当特斯拉在2018年首次将碳化硅模块应用于电动车时,整个行业都意识到这项技术将重塑汽车电子架构。"袁锋回忆道。这个关键节点促使他开始思考:新能源汽车90%的碳化硅应用场景集中在动力系统,而中国半导体企业若能与整车厂建立深度研发合作,必将开辟新的竞争维度。这种思考最终推动他完成职业身份的彻底转型。
2023年加入芯联集成后,袁锋同时担任芯联动力董事长和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开启了"投资+产业"的双重战略布局。在绍兴这片新的战场,他面临的挑战远超预期:从单纯的资本运作到统筹战略规划、市场开拓和企业管理,工作维度呈几何级增长。"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既要探索技术无人区,又要构建产业生态圈。"这种高强度工作状态,在他看来却是实现自我突破的最佳路径。
芯联动力的快速崛起印证了这种战略的前瞻性。通过"资本+产业"的创新模式,公司成立不到一年便获得上汽、小米、宁德时代等产业巨头的战略投资,锁定未来五年超过100亿元的主驱芯片订单,占据国内60%-70%的市场份额。更关键的是,这种深度绑定使芯联动力能够参与车企新一代车型的芯片研发,真正实现从技术跟随到定义产品的跨越。
在投资领域,芯联资本延续了这种生态化打法。首只基金设立于市场低谷期,却逆势完成了地瓜机器人、超聚变等十余个硬科技项目布局。"当多数人观望时,正是用合理估值投资优质资产的最佳窗口。"袁锋强调,这种逆向思维源于对产业规律的深刻理解——硬科技投资需要穿越周期的定力,2023年的布局决策在2024年市场回暖时已显现先发优势。
不同于传统财务投资,芯联资本构建了独特的价值创造体系。通过将半导体制造经验与终端应用场景结合,帮助被投企业解决工艺瓶颈、优化产品定义。以投资因时机器人为例,不仅提升了其核心部件的竞争力,更反向推动了芯联集成在机器人领域的研发突破,形成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CVC的核心使命是成为产业创新的触角。"袁锋这样定义芯联资本的角色。在半导体设备、材料等供应链环节,以及AI、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芯联资本正通过战略投资构建技术护城河。这种布局既服务于集团的长远发展,也为被投企业提供了超越资本的产业资源支持。
站在绍兴的产业基地远眺,袁锋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生产线,更是一个由资本纽带串联起的创新生态。当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时,中国半导体企业正通过深度产业协作,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这场静默的产业革命中,像芯联资本这样的产业投资者,正在书写中国硬科技崛起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