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的目光穿透夜空中的猎户座,仅能捕捉到几颗明亮的恒星,却难以想象那片看似空旷的黑暗区域,实则隐藏着宇宙中最活跃的“恒星摇篮”——猎户座分子云。这片区域比二十个满月并排还要广阔,由气体和尘埃交织而成,肉眼几乎无法窥探其内部的奥秘。然而,哈勃望远镜凭借其强大的红外成像技术,成功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得以一窥恒星诞生的壮丽景象。
在猎户座分子云中,上千颗“恒星宝宝”正悄然成长。这些原恒星被厚重的尘埃包裹,仿佛被一层灰蒙蒙的“纱”所遮蔽。但哈勃的红外镜头却能穿透这层屏障,捕捉到恒星诞生时的剧烈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形态各异的喷流。它们如同宇宙中的“光剑”,有的呈双刃状,一左一右刺破黑暗,散发出幽蓝的光芒。这些喷流被称为赫比格-哈罗天体,是原恒星在成长过程中释放多余能量的方式。
据日本天文学家研究,原恒星盘内的磁通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通过喷流的形式猛烈释放,这一过程与人类打喷嚏排毒的机制颇为相似。这些喷流的速度惊人,每秒可达数百公里,远超火箭的飞行速度。喷出的气柱绵延数百万公里,甚至能延伸至万亿公里之外。当喷流与周围的云团碰撞时,还会激发出紫红色的弧光和细丝,宛如宇宙中的烟花。
在哈勃拍摄的图像中,那些微小的金色光点便是隐藏在尘埃后的恒星宝宝。托莱多大学的天文学家指出,通过观察这些喷流的特征,可以推断出恒星的成长阶段。例如,喷流较短的可能意味着恒星刚刚开始释放能量;而喷流较长的则可能表明恒星已经经历了数十万年的喷发活动。
猎户座分子云不仅是恒星的诞生地,还孕育着一些特殊的“失败恒星”——褐矮星。这些天体的质量不足以触发核聚变反应,因此无法成为真正的恒星,只能悬浮在云团中。欧洲南方天文台的观测还发现,该区域的行星级天体数量远超预期。尽管目前的技术尚无法清晰拍摄这些天体,但随着未来极大望远镜的建成,我们或许能一睹地球“同类”的幼年形态。
在哈勃拍摄的HH24喷流图中,一颗被尘埃严密包裹的原恒星正从中心喷射出两道笔直的喷流,将周围的云团击穿出两个巨大的“窟窿”。周围那些闪烁的光点,则是其他正在成长的恒星,它们也在偷偷释放着自己的小喷流,仿佛在比拼谁更“活泼”。
恒星的诞生过程充满了奇迹。引力将气体和尘埃不断拉向中心,物质在压缩过程中温度急剧升高,最终触发核聚变反应,恒星便由此“成年”。而那些喷流,既是恒星释放多余能量的方式,也是塑造周围环境的“工具”。它们撞击云团,可能为新的恒星诞生创造条件,形成一种独特的“恒星循环”。
哈勃望远镜自投入使用以来,已持续观测宇宙三十余年,却依然能带来如此多的惊喜。猎户座分子云中的景象让我们看到,宇宙并非冰冷无情,而是充满了生命诞生的活力。喷流穿梭、尘埃聚集,这一切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