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灯泡厂到半导体:山东大叔宗艳民15年苦战改写碳化硅产业版图

   时间:2025-10-10 18:16:10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半导体产业的风云变幻中,一场关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的产业格局重构正在上演。曾经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的美国企业Wolfspeed宣告破产重组,而中国公司天岳先进则凭借技术突破与市场开拓,在国际舞台上斩获重量级奖项,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

碳化硅材料因其击穿电场高、热导率高、抗辐射能力强等特性,被视为半导体领域的“战略材料”。采用碳化硅制备的半导体器件,不仅能提升设备运行效率,还能显著降低能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碳化硅的逆变器可使特斯拉Model 3的零百加速缩短两秒,整体能耗降低超过1.2kWh/百公里。然而,长期以来,碳化硅的制备技术被美日欧企业垄断,品质不稳定、价格高昂、量产困难三大难题,制约着其规模化应用。

这场产业变革的背后,是一位中国材料工程师的执着坚守。1987年,23岁的宗艳民从山东轻工业学院硅酸盐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济南灯泡厂担任技术工程师。2002年,灯泡厂因经营不善倒闭,38岁的他下岗创业,从代理挖掘机起步,逐步建立起覆盖工程设备销售、翻新改造的完整业务链。技术出身的他,在销售工程机械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材料科学的探索热情,甚至在公司大院里搭建了2000平米的实验室。

2010年,一个关键契机改变了宗艳民的创业轨迹。他得知山东大学蒋民华院士团队成功培育出碳化硅单晶,但产业化进程陷入停滞。作为中国最早研究碳化硅的三个科研团队之一,蒋院士团队历经十年攻关,突破了晶体生长技术,却因缺乏产业资源难以落地。当时,国内仅有中科院物理所、中国电科46所等少数机构开展相关研究,产业基础几乎为零。

碳化硅衬底的制备堪称“原子级工程”。在2300℃以上的高温密闭环境中,碳和硅能形成220种晶型,其中仅有一种适用于半导体衬底。研发团队通过数万次实验,不断调整坩埚结构和保温材料配置,才稳定控制住晶体生长的温差。2015年和2017年,天岳先进先后实现4英寸、6英寸碳化硅衬底的量产,但市场开拓依然艰难。

转机出现在2018年。特斯拉宣布在Model 3主驱逆变器中采用碳化硅MOSFET,引发全球关注;同年,中美科技竞争加剧,海外碳化硅产品断供风险上升。天岳先进凭借已量产的6英寸产品,获得无线电探测和通信领域龙头企业的订单,营收实现翻倍增长。2019年,华为哈勃投资1.1亿元入股,进一步推动了公司的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

2022年,天岳先进登陆上海科创板,成为“中国碳化硅第一股”。2024年,公司导电型衬底市占率达22.8%,位居全球前三,客户涵盖英飞凌、博世、安森美等国际巨头。今年6月,在日本《电子器件产业新闻》主办的半导体年度奖评选中,天岳先进从三井化学、三菱材料等日本顶尖企业中脱颖而出,斩获“半导体电子材料”类金奖,这是该奖项31年来首次授予中国企业。

与天岳先进崛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Wolfspeed的破产折射出行业格局的深刻变化。作为全球首个实现8英寸碳化硅衬底量产的企业,Wolfspeed投入数十亿美元扩建工厂,却因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8英寸产品良率不足(仅40%),导致产能利用率低至19%,单片晶圆成本高达1.7万美元。而天岳先进通过优化6英寸产品性价比,将单片成本控制在500美元以下,成功截胡市场份额。

在6英寸产品稳固市场的同时,天岳先进已布局8英寸和12英寸产品的研发。2024年11月,公司在慕尼黑半导体展览会上全球首发了12英寸碳化硅衬底,标志着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宗艳民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与器件端、外延端企业形成‘联合舰队’,重塑产业链主导权。”

从灯泡厂工程师到半导体材料领军者,宗艳民的创业历程折射出中国企业在关键材料领域的突破路径。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开放的市场合作,以及抓住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机遇,天岳先进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更推动了中国碳化硅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