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科协联合中国画报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25京津冀优秀科普图书书目发布暨科普创作出版主题交流大会”在北京城市图书馆落下帷幕。这场以“融合・创新・共享”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成为三地科普协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注入了新动能。
活动现场,2025年度京津冀优秀科普图书书目正式揭晓。经过多轮严格筛选与专家评审,50部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作品脱颖而出,其中北京地区贡献30部,天津与河北各占10部。这些作品覆盖基础科学、生命健康、科技应用及少儿科普等领域,既有面向成人的前沿科技解读,也有适合青少年的科普绘本,堪称全国科普月期间献给读者的“科学盛宴”。
值得关注的是,人民邮电出版社推出的《圆梦天宫:中国空间站的科技探索之旅》凭借内容深度与表达创新,荣获“2025首都科普好书”称号。该书系统梳理了中国空间站的发展脉络,首次披露太空斑马鱼与金鱼藻共生实验、无容器悬浮材料制备等核心科研成果,成为目前最全面的空间站科研实践记录。书中收录的世界各国载人航天主题邮票,配合特别版附赠的《中国空间站》科技纪念邮票,通过荧光灯照射可呈现火箭尾焰、动态DNA结构等隐藏图案,将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
在荣誉颁发环节,三地科协领导为优秀科普图书代表颁发证书,表彰其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方面的突出贡献。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联合向北京城市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及雄安新区图书馆捐赠入选图书,这些作品将入驻各馆科普阅读专区,通过开放借阅、主题阅读活动等形式,为不同年龄段读者提供优质科普资源。
同期举办的“京津冀科普创作高质量发展主题交流大会”上,专家与创作者围绕科普内容创新、原创能力提升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圆梦天宫》作者之一张伟从出版视角分享创作心得,为行业提供实践参考。会议形成的共识指出,三地需进一步打破区域壁垒,通过资源整合与经验共享,构建高质量科普创作生态。
本书共分五章,以邮票为载体串联空间站发展史。首章回顾国际空间站建设历程,次章解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关键技术突破,第三章详解空间站构型与舱段功能,第四章介绍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太空实验进展,末章展望载人月球探测与火星探索前景。全书通过近百枚邮票画面与科学解读,兼具历史温度与技术严谨性,是大众了解太空探索的优质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