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徐汇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周岁”成果丰硕,AI赋能绘就未来校园智慧新画卷

   时间:2025-10-11 23:47:17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上海市徐汇区入选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满一年之际,教育局局长周刚在“数智新引擎 教育向未来”主题活动上,用一组数据勾勒出智慧教育建设的丰硕成果:超过七成学校参与试验,培育出覆盖不同学段、学科的400名“种子教师”;试点学校教师备课效率提升四成,学生英语口语流畅度平均提高25%;智慧课堂与个性化作业系统年服务师生超5万人次,AI生成的学情分析报告突破2万份,参与试点的小学生作业负担减轻12%,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教学。更引人注目的是,由上海创智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与徐汇区教育局联合研发的上海首个基于InnoSpark教育大模型的垂类应用“汇启学”正式亮相。

“要让智能技术像空气和水一样融入校园每个角落。”周刚用形象的比喻描绘智慧教育愿景。这种融入在南洋模范中学得到生动诠释:人工智能不再局限于辅助工具,而是深度渗透教学全流程。校长李啸瑜指出,从资源建设到治理决策,从教学研究到师生发展,AI正在重构教育生态与人才培养模式。高二学生宋辰彬、陶彧叡、金诚祺、孙瀚文组成的“青锋·校史智能体”项目组,通过扫描旧照、清洗数据、调试模型,让已故校长赵宪初的影像在AI中“重生”,使校史成为可互动的温暖记忆。

教学楼角落的“生涯驿站”静音舱,全天候向学生开放AI生涯规划、心理陪伴、高校综评模拟等功能。舱门置物袋里30余张探索卡,为不知如何开口的学生提供话题引导。“请推荐适合我的选课组合”“模拟某大学校园生活”等需求,都能得到即时回应。心理协会负责人李沁菲介绍,9位性格各异的AI心语伙伴中,“吐槽小伙伴小皮”以幽默风格深受欢迎。当学生抱怨作业压力时,它会调侃:“先搞定简单的!熬夜掉头发可划不来。”

校园水景旁的“数字孪生”雨水花园,成为生态教育的鲜活课堂。5台监控设备、14套环境传感器与4台调控装置,将气象、水质、土壤等数据实时投射在大屏上。环境科技教师荆芳期待着学生的创意迸发——尚思辰和钟子悠从“水位偏低”“溶氧率过低”预警中受到启发,提出“提前启动调控系统”的改进方案。这座承载着60年历史的水环境探索基地,因AI赋能焕发新生机。

地理教研组的“G-REAL”系统,正在改写传统作业批改模式。这套集素养评估、问题诊断、个性训练于一体的工具,实现毫米级精度的反馈与自适应推送。学生小张从“关键词堆砌”到能进行系统分析,小王从单一思维转向综合推演,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找到各自的成长路径。教师们感慨:“课堂不再是标准化生产线,而是激发多元思维的沃土。”

产学研用联盟的深度合作,为智慧教育注入持续动力。徐汇区与20余所高校、企业共建的创新网络中,90多个学科智能体扮演着“营养配餐助手”“实验设计师”等角色,日均使用量超5万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教育者对技术伦理的清醒认知——正如李啸瑜校长强调:“AI不是替代者,而是放大师生潜能的催化剂。”当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发展,智慧教育的图景便有了最温暖的底色。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