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空天地一体化项目现场推介会上,一项雄心勃勃的城市治理新计划浮出水面。根据规划,武汉将分阶段布设1000套无人机自动机库,其中今年内将完成首期400套建设,新洲等区域已纳入首批覆盖范围。
这一战略由武汉城发集团旗下航发集团与普宙科技共同推进,双方合资成立的武汉航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运营。据公司总经理王静透露,项目通过构建"空天地"三维立体监测体系,实现城市运行状态的全方位感知。其中,"空"层依托卫星定位与低空空域管理,"天"层部署低空飞行器,"地"层整合地面基础设施,形成覆盖全域的监测网络。
在硬件配置方面,项目计划五年内完成1000套机库建设,同步配备3000余套多功能挂载设备,并设立集中运营管理中心。已建成的机库具备两分钟快速换电能力,无人机可搭载双设备执行任务,特别适应城市复杂环境。截至目前,全市15个区已完成121套机库部署,首期400套建成后将实现三环内全域覆盖,三环外重点区域覆盖率超过60%。
正在建设中的航发智慧城运营管理中心将设置66个飞行控制席位,预计年底投入使用。该中心通过"一网统揽、一体统管、一体联动"的运营模式,实现应急响应的智能化调度。项目技术团队介绍,未来将通过"三网"融合建设,达成5分钟现场抵达、10分钟重点区域覆盖、15分钟极速响应的效能目标,预计可使城市治理成本降低20%,处置效率提升25%。
实际应用成效显著,项目运行以来已协助发现治安异常事件8起、交通拥堵51处,在交通管理中处置拥堵63起、事故5起,生态环保领域发现污染点80处。同时,成功保障武汉马拉松、渡江节等10余场大型活动顺利开展。产业集聚效应同样突出,截至今年9月,全市已集聚低空经济领域企业170余家,获批33条低空商业航线,预计全年产业规模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态势。
这项创新工程的推进,正在重塑城市治理模式,为武汉打造"中国低空经济之都"提供强劲动能。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的深度应用,城市管理正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从单一治理转向系统协同,展现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