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电车的车主们,谁还没和动能回收较过一番劲呢?记得前两年刚换上电车时,笔者满心欢喜地把高回收模式当作“刹车平替”,结果在高架上跟车时,刚松开电门,后排朋友手中奶茶就泼出半杯,那场面至今想起仍觉尴尬。
动能回收,这个听起来颇具科技感的功能,其实原理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在车辆减速时,将原本会浪费掉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类似于油车的发动机制动,但更节能。不过,进入2025年,动能回收的使用可不能一味追求高回收模式,市区和高速的驾驶场景差异巨大,操作方式也截然不同。
在市区驾驶,高回收模式堪称“省电神器”。早高峰时,道路拥堵不堪,车辆走走停停。此时开启高回收,跟车时几乎无需踩刹车,松开电门,车辆便缓缓减速,仪表盘上回充的电量数字跳动,让人倍感安心。有位老司机曾分享,他开理想i8进市区,必调至最高回收档,月底查看电耗,比平时低了不少,直言高回收是市区的“隐形省电键”。
不过,使用高回收模式也有“雷区”。有些车主喜欢“风琴脚”操作,即一踩一松电门,试图通过频繁回收来增加电量。殊不知,这种操作不仅无法有效省电,反而会因加速消耗更多电能,导致续航减少,还会让车内乘客感到不适。笔者同事就曾因此吃过亏,续航没增加多少,后排小孩却晕车了。
当车辆驶上高速,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此时,应尽快将回收模式调至低档。有次笔者开朋友的车去外地,忘了切换回收模式,在快车道上准备超车时松开电门,车辆突然顿挫,后方车辆险些追尾,惊出一身冷汗。高速上车速快,高回收模式的拖拽感明显,不仅影响超车节奏,遇到突发情况时也难以精准控制车距。
在高速上,保持匀速行驶才是真正的省电秘诀。动能回收的本质是“回收浪费的能量”,而非创造能量。笔者曾尝试在高速上开启低回收模式进行定速巡航,跑了一百多公里后发现,电耗比开启高回收模式时还要低,而且驾驶体验更加舒适,没有那种“被拽着走”的憋屈感。
不同车型的动能回收力度差异较大。有些车的高回收模式如同轻踩刹车,而有些则相对柔和。对于新手车主,建议先在空旷路段进行尝试,熟悉车辆的回收特性后再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模式。特别是在长下坡路段,无论是市区还是高速,都应开启高回收模式,这样既能省电,又能辅助控速,减少刹车磨损,提升行车安全。
动能回收功能虽好,但用对才是关键。有次笔者在市区办事忘了充电,靠着高回收模式硬是撑到了充电站。若当时开启的是低回收模式,恐怕就得叫拖车了。不过,在高速上行驶时,切勿为了那点回充的电量而忽视安全,毕竟,安全才是行车路上的首要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