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合法成瘾性成分中,糖、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占据四席。而中国茶饮巨头蜜雪冰城,正通过旗下品牌矩阵完成对其中三者的战略覆盖——奶茶产品锁定糖分依赖,幸运咖深耕咖啡因市场,最新收购的福鹿家鲜啤则填补了酒精品类的空白。这场布局暗合消费心理学中的“成瘾机制”,也折射出中国饮品市场的结构性变迁。
近日,蜜雪冰城宣布以2.97亿元收购鲜啤品牌福鹿家53%股权,将其纳入非全资子公司体系。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鲜啤品牌,已在下沉市场布局1200家门店,主打5.9元至14.9元价格带的现打鲜啤,涵盖德式小麦、果啤、茶啤等品类。其门店集中于“山河四省”等区域,与蜜雪冰城、幸运咖形成地理协同——三者门店常毗邻经营,共享冷链物流网络,形成“一门生意三个入口”的供应链生态。
这种协同并非偶然。2017年,蜜雪集团通过入股孵化幸运咖,2020年实现全资控股后,从集团抽调骨干组建核心团队。彼时,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甫在朋友圈写道:“开启新创业旅程,如少年般激动。”五年间,幸运咖门店数突破7000家,与蜜雪冰城2025年门店规模持平,验证了“成瘾性品类+低价策略+供应链复用”的扩张模型。如今福鹿家的路径与幸运咖如出一辙,其产品定价仅为市面精酿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延续了蜜雪系的极致性价比基因。
支撑这场布局的核心,是蜜雪冰城高度自有化的供应链体系。集团自研自产比例超60%,吸管、杯子、糖浆等全链条实现自供,包装瓶单位成本压至行业标准一半。这种成本控制能力,使不同品牌间可无缝复用产线与配送网络。例如,蜜雪冰城门店的糖浆生产线,稍作调整即可为幸运咖供应浓缩咖啡液,为福鹿家生产果味啤酒基底。
消费市场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三万资本创始人黄鹤指出,食品饮料行业的终极驱动力是“成瘾性”。可口可乐凭借糖与咖啡因穿越经济周期,咖啡在中国从功能饮料演变为情绪消费,瑞幸从写字楼向商场渗透,星巴克加速下沉,均印证了这一点。蜜雪冰城的布局恰逢其时——当白酒因“服从性测试”标签被年轻人抛弃时,啤酒和即饮酒(RTD)正成为新选择。五粮液调研显示,20至35岁人群中,52%偏好啤酒,60%青睐低度易饮产品,这与日本2000年代烧酒衰退、RTD崛起的路径高度相似。
中国酒企已开始行动。珍酒推出高端精酿“牛市”,五粮液试水“风火轮”中式精酿,更多品牌推出29度、20度低度酒。这些动作背后,是酒精消费从“社交符号”向“悦己需求”的迁移。蜜雪冰城的鲜啤布局,正是抓住了这一趋势——其门店中,二十岁出头的女性消费者购买果啤的场景已成常态,县级市场如青岛即墨的咖啡与精酿消费增速远超预期。
从甜饮到咖啡再到鲜啤,蜜雪冰城用最低成本构建了复合成瘾生态。这种布局不仅覆盖了三大成瘾品类,更通过供应链协同降低了运营风险。当新消费品牌纷纷探索“上瘾经济”时,蜜雪冰城已悄然完成从茶饮到成瘾性消费平台的转型。其路径或许为行业提供了新范式:在存量市场中,通过品类叠加与供应链深耕,挖掘消费者未被满足的底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