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保时捷电动化遇阻:目标未达、销量利润下滑,调整战略与本土化破局

   时间:2025-10-17 18:12:3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保时捷电动化进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家以高性能燃油车闻名的豪华品牌,在向纯电领域转型过程中暴露出产品节奏失衡、市场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尽管已推出Taycan和Macan Electric两款纯电车型,但2024年新能源车交付占比仅27%,远低于此前设定的2025年超半数新车电动化目标。

财务数据直观反映了转型阵痛。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销售收入同比下降6.7%至181.6亿欧元,营业利润更是暴跌67%至10.1亿欧元。首席财务官麦思格坦言,高昂的电动化研发投入与低于预期的新能源车销量形成双重压力,叠加传统燃油车市场需求萎缩,导致企业陷入盈利困境。市场表现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区销量同比下滑26%,德国本土市场降幅达16%,欧洲其他地区也出现4%的萎缩。

产品竞争力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以Taycan为例,这款2019年推出的纯电跑车虽累计销量突破15万辆,但面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快速迭代已显疲态。第三方调研显示,30万-50万元价格区间消费者中,超70%将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功能列为购车核心考量,而Taycan的车机系统至今未接入微信车载版等本土化应用,语音交互仅支持基础指令,辅助驾驶功能也仅标配自适应巡航。

与特斯拉Model S、比亚迪仰望U8等竞品相比,保时捷纯电车型在性价比和智能化层面处于劣势。特斯拉新款Model S以更低价格提供相近性能,仰望U8则凭借"豪华+智能"组合策略,在82.8万元价位段持续抢占市场。更严峻的是,小米SU7 Ultra等50万-60万元价位车型,正以超强性能冲击保时捷长期树立的"性能豪华"标签。

产品迭代滞后问题同样突出。Taycan自上市后仅在2022年进行小幅升级,电池和电驱系统未实现本质突破;Macan Electric的交付时间较原计划推迟近两年。母公司大众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开发的智驾系统,更因多次出现兼容性问题拖累整体进度。这种技术储备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在智能驾驶功能成为核心卖点的中国市场尤为致命。

面对多重压力,保时捷开始调整电动化战略。今年9月,企业宣布推迟多款新型电动车上市计划,同时延长内燃机和混合动力车型生产周期至未来十年。原计划以纯电阵容亮相的全新旗舰SUV系列,将改为提供内燃机和插混动力版本。这种战略收缩被视为平衡市场现实与转型目标的务实选择。

在产品规划层面,保时捷计划2027年前推出基于全新平台打造的纯电718,续航里程将突破500公里,零百加速时间控制在3.5秒内。针对中国市场,2026年起交付的部分车型将配备本土化智能座舱,接入百度地图、微信车载版等应用,并升级智驾硬件以扩大城市NOA覆盖范围。这些调整显示出企业试图通过差异化策略重建竞争优势的意图。

成本控制方面,保时捷启动"全球效率优化计划",拟通过固定期限合同到期、自然减员、限制招聘等方式削减约3900个工作岗位,预计每年节省8亿欧元运营成本。在市场策略上,企业将于2025年内启用上海研发中心,重点聚焦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本土化开发,试图通过更贴近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定义突破市场瓶颈。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