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美“星舰”登月遇阻,中国稳步推进,扎实积累或成太空竞赛制胜关键

   时间:2025-10-18 11:09:29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人类重返月球的征程中,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再次遭遇波折。NASA安全顾问小组近期发出警示,指出作为核心载具的SpaceX“星舰”项目进展滞后,直接威胁到载人登月舱的交付节点。前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坦言,美国欲抢先中国完成登月的目标已愈发艰难,此言论引发全球航天领域高度关注。

美国航天战略的独特性在于高度依赖商业公司创新,以SpaceX为代表的私营企业承担着技术突破重任。然而这种模式正面临严峻考验:2025年SpaceX二代“星舰”在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发射场完成五次试飞,其中三次以失败告终。尽管最后一次亚轨道飞行实现超重型助推器精准回收、飞船完成星链部署及隔热测试等任务,但始终未能突破轨道运输瓶颈,导致NASA登月计划陷入被动。

更令业界担忧的是三代“星舰”的技术风险。这款被马斯克寄予厚望的载具计划于2026年实现100吨有效载荷入轨,但燃料供给系统存在重大隐患。其采用的巨型隧道管设计虽取代了此前导致回收失败的燃料内贮箱,但技术验证尚未完成。特别是载人登月必需的“轨道加注燃料”技术,至今未进行在轨演示,成为制约项目进展的关键瓶颈。

与美国技术路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航天工程的稳健推进。2025年4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披露,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等核心装备均按计划完成关键试验。其中6月17日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试验的成功,标志着航天员生命保障系统取得重大突破;8月6日月面着陆器软着陆与起飞技术的验证,则为登月任务扫清技术障碍。

中国航天战略的核心在于“地面充分验证”原则。以长征十号火箭为例,其系留点火试验通过模拟发射受力状态,提前发现并排除潜在风险。这种“消除隐患于地面”的严谨态度,与SpaceX“快速迭代、风险共担”的商业化模式形成强烈反差。航天专家指出,月球探测作为复杂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中国航天的稳扎稳打正是对太空探索规律的深刻把握。

面对美国登月计划的持续延迟,中国航天界始终保持理性态度。工程办公室多次强调,中国月球探测任务聚焦科学探索与技术突破,而非参与国际竞赛。这种务实理念体现在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从遥感卫星选型到测控通信系统建设,均兼顾科学价值与工程可行性。2025年完成的梦舟飞船逃逸试验、着陆器软着陆验证等里程碑事件,正是这种战略思维的生动体现。

从产业格局观察,美国过度依赖单一商业公司的模式暴露出明显短板。SpaceX的激进策略虽加速了技术迭代,但也带来研发周期失控、成本超支等风险。反观中国,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航天体系,已形成涵盖运载火箭、着陆器、航天员系统、地面保障的完整产业链。这种全链条技术积累,正是应对太空探索长期挑战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二代“星舰”试飞屡遭挫折,三代产品技术风险犹存,美国登月计划的不确定性持续加剧。而中国航天通过持续的技术验证与系统集成,正稳步逼近登月目标。月球南极的环形山仍在等待人类足迹,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这场关乎人类未来的太空探索中,扎实的技术积累比激进的时间表更具决定性意义。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