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浪潮中,一家专注于触觉感知技术的科技企业正引发资本与产业界的双重关注。近日,千觉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亿元级Pre-A轮融资,由孚腾资本(上海具身智能基金)领投,理想汽车、彬复资本等产业方及高瓴创投、元禾原点等老股东共同参与。这笔资金将重点投向技术研发、产品迭代、团队扩张及市场渠道建设,标志着触觉感知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在机器人产业融资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千觉机器人的融资案例凸显出两大趋势:早期财务资本活跃于技术创新阶段,而产业资本则在企业成长后期深度介入,推动技术从验证走向规模化应用。此次融资中,孚腾资本与理想汽车的加入尤为引人注目——前者代表国资背景机构对硬科技赛道的长期布局,后者则通过产业协同加速触觉技术在真实场景中的落地。值得注意的是,上一轮投资方中已出现智元机器人等本体企业身影,形成“技术供应商+应用方”的闭环投资模式,进一步印证了触觉感知环节的技术稀缺性与产业协同价值。
触觉感知为何成为资本竞逐的焦点?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向通用化演进,精细操作能力已成为工业制造、智能服务、医疗等领域的关键门槛。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机器人感知技术市场规模将达53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然而,传统触觉传感器仅能测量压力分布,存在空间分辨率不足、感知维度单一等缺陷,难以满足复杂交互需求。同时,触觉数据采集成本高企、数据稀缺性强,制约了感知算法的训练与优化。千觉机器人研发的多模态触觉技术,通过突破感知边界与数据瓶颈,为行业提供了从“感知缺失”到“精准交互”的转型路径。
这家成立于2024年5月的科技企业,从诞生之初便锚定“突破触觉感知边界,赋能机器人精细智能”的使命。其核心业务围绕机器人精细操作需求展开,通过多模态触觉感知与操作技术,解决物理交互中的感知难题。目前,千觉已在具身灵巧操作、工业精密装配、柔性物流等场景实现技术验证,并与智元机器人、理想汽车、欧莱雅中国、海尔、谷歌DeepMind等头部企业建立合作,产品获得行业广泛认可。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一支兼具学术深度与产业经验的国际化团队。创始人马道林教授作为上海交大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MIT博士后经历,曾获ICRA最佳会议论文奖、亚马逊机器人挑战赛冠军,并入选中国力学学会“青托人才”。其团队核心成员来自MIT、北大、清华、交大等顶尖院校,在触觉传感器、感知算法与控制算法领域积累8年技术储备,形成“学术突破+工程落地”的互补结构。“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能在产业中验证,产业需求又能反哺前瞻性研究,这种产学研循环是早期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马道林如是说。
从硬件到系统的全链条技术布局,是千觉机器人构建竞争壁垒的关键。其产品矩阵涵盖触觉传感器、数采系统、仿真器、执行器及控制系统,形成完整技术闭环。例如,专为夹爪设计的模态高精度触觉传感器G1-WS,测量分辨率达每平方厘米5万个点,可提供三维力觉、动觉、滑觉等多模态信息,感知密度达人类手指的800倍,能敏锐捕捉物体细微特征。针对触觉数据“采集贵、数量少”的痛点,千觉推出的触觉仿真工具Xense_Sim,成为全球首个能精确模拟切向运动与力信息的仿真平台,填补了切向力模拟领域的技术空白。该工具生成的合成数据已应用于智元机器人,通过与真实操作数据互补,显著提升了模型泛化能力,为精密装配、工业智造等场景提供了数据基础。
资本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千觉机器人获得多方资本青睐,源于其在技术前景、产品能力与系统布局上的综合优势。公司不仅在触觉感知领域取得全球性突破,产品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更通过头部客户验证了实际落地能力。尤为重要的是,其“传感-算法-软件”全链条技术能力,超越了单一传感器供应商的局限,以一体化解决方案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展现出可持续的增长潜力与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