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45亿年前“原始地球”痕迹现身,MIT团队解锁太阳系早期演化密码

   时间:2025-10-19 21:44:2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在早期地球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科学家在距今约45亿年的古老岩石中,发现了可能源自原始地球的独特化学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期刊。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全球多个地区的古老岩石样本,发现了钾同位素的异常分布。在格陵兰、加拿大及夏威夷采集的样本中,研究人员检测到钾-40同位素含量显著低于现代地球物质。这种异常现象无法通过已知的地质活动或陨石撞击事件解释,暗示其可能保留了原始地球的化学印记。

早期太阳系形成初期,由气体和尘埃构成的星云盘逐渐凝聚成各类天体。现有理论认为,原始地球在形成后不久便遭遇了火星大小的撞击体,这次剧烈碰撞彻底重塑了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化学组成。传统观点认为,原始地球的物质应当已被完全混合或抹除,但新发现却颠覆了这一认知。

科研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重建了地球演化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原始地球物质若缺乏钾-40,在经历巨大撞击及后续地质活动后,其同位素比例会逐渐接近现代地球物质。实际观测数据与模拟结果的高度吻合,为原始地球物质残留假说提供了有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古老样本的同位素特征与已知陨石存在本质区别。此前研究虽在部分陨石中发现钾同位素异常,但其特征与本次发现的原始地球物质并不完全匹配。这表明构成原始地球的特定物质可能尚未被人类发现,现有陨石收藏库未能完整反映地球早期的化学组成。

参与研究的地球科学家指出,这项发现为重建早期太阳系演化史提供了全新视角。钾同位素作为化学指纹,可能帮助科学家区分原始地球物质与后期添加成分。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扩大样本采集范围,探索地球深部可能存在的更多原始物质遗迹。

该发现对理解行星形成机制具有重要启示。传统模型认为行星通过持续吸积陨石逐渐成长,但原始地球物质的特殊性暗示,地球可能经历了更为复杂的形成过程。科学家正在重新评估早期太阳系的物质分布,以及不同天体间的化学交换模式。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