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会(BICES 2025)展后信息发布与媒体座谈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祁俊在会上以《关于BICES 2025“三新”活动的点评》为题发表讲话,系统梳理了展会期间“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申报及确认工作的核心成果。
据介绍,本届“三新”活动以自愿参与、零费用原则为参展企业提供增值服务,通过编制《“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汇编》集中展示行业创新成果。活动自启动以来,共收到65家企业的申报材料,涵盖柳工、徐工、三一、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涉及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智能化解决方案、新能源技术等12个专业领域。专家组在4天展会期间,从创新性、技术先进性、市场前景等维度对申报成果进行资料核查与现场验证,最终形成权威评估报告。
核实结果显示,本届“三新”成果呈现三大显著特征。在智能化领域,基于AI的智慧管理系统、云控平台、无人驾驶集群协同技术成为核心亮点,智能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实现从单机智能到群体智能的跨越,配套的智能化施工工法为无人化作业提供技术支撑。绿色低碳技术方面,全系列电动化产品从概念走向市场,混合动力技术在大型设备的应用示范项目显著增加,噪声控制、排放优化等环保指标成为产品标配。
核心技术突破方面,高性能液压元件、大转矩电驱动桥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加速,深海、高原等极端工况特种装备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产业链协同创新特征突出,主机厂与零部件供应商、软件服务商联合研发的案例增多,形成全链条创新生态。例如,某企业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95%以上核心算法自主可控,某型号电动叉车续航里程突破400公里,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活动持续发展,专家组提出双重建议。对组委会而言,需建立“三新”成果数字化对接平台,推动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同时将活动打造为BICES核心品牌,通过年度主题策划和全媒体传播提升行业影响力。对企业层面,建议加大产业链上游技术攻关投入,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布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以掌握行业话语权。
数据显示,申报成果中78%的产品实现3项以上新技术集成应用,62%的企业将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销售收入的6%以上。某企业研发的混合动力矿用卡车较传统机型节能35%,某品牌高空作业平台搭载的5G远程操控系统实现跨区域集群管理,这些案例印证了行业创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