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固态电池领域传来重大突破消息。作为下一代锂电池的关键技术方向,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备受行业关注。
我国科学家在固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成功攻克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关键难题。此前,固态电池的性能存在一定局限,以100公斤电池为例,最多只能支持车辆行驶500公里续航。而如今,随着新技术的突破,这一续航瓶颈有望被打破,电池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实现跨越式升级。
在固态电池的研发过程中,材料特性带来的固固界面接触问题一直是阻碍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常用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具有硬度高、脆性大的特点,类似陶瓷;而金属锂电极则质地柔软,如同橡皮泥。当这两种材料相互贴合时,就如同将橡皮泥粘在陶瓷板上,界面处会形成坑坑洼洼的状况。这些不平整的“路”会严重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效率,进而限制了固态电池走向市场的步伐。
针对这一难题,我国多个科研团队积极投入研究,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三大关键技术突破。这些突破使得“陶瓷板”和“橡皮泥”能够实现紧密贴合,有望彻底解决固固界面的接触难题,为固态电池的广泛应用扫清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