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草原的黄昏里,一只雄狮慵懒地卧在金色余晖中,远处角马群缓缓移动,这样的画面曾需要专业团队耗费数周搭建场景才能实现。如今,在爱奇艺举办的“与AI共生”短片创作大赛中,创作者仅凭AI工具便完成了类似大片的视觉呈现。动画片里,积木般的高楼间突然冲出一辆汽车,星际航行中漂浮的物品与行星表面的沟壑清晰可见,这些本需复杂设备支持的镜头,也通过AI技术轻松实现。
今年夏季,爱奇艺启动了全球范围内的AI短片创作大赛,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创作者参与。经过数月征集与筛选,142部作品通过初审,54部作品获得评委提名。这些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水墨晕染的古典动画,也有霓虹闪烁的赛博朋克场景;既能以极简黑白勾勒深刻叙事,也能用奇幻写实风格构建想象世界。AI创作已不再局限于特效堆砌,而是展现出更丰富的艺术表达。
在短片大赛引发行业关注的同时,爱奇艺在秋季悦享会上宣布了另一项重要举措——联合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鲍德熹推出“鲍德熹·爱奇艺AI剧场”。该剧场面向全球征集专业创作团队与内容创意,入选团队将获得制作补贴、技术支持,并在为期7天的线下集训中接受鲍德熹的全程指导。首批作品预计于2026年一季度上线,平台还将为其匹配专属宣推资源,形成从创作到分发的完整链路。
从1-5分钟的短片创作到15分钟以上的专业剧集开发,爱奇艺通过两场赛事逐步推进AI技术在影视内容中的应用。入围作品中,既有聚焦战争中儿童视角的《烟花底下有我家》,也有探讨环保议题的《一棵“树”的幻想》,还有具备好莱坞质感的《Savanan Golden Horizon》。这些作品不仅跨越古今场景,还融合了中文、外语等多种语言,展现了AI打破创作边界的能力。
AI技术正在重塑内容生产逻辑。一方面,创作效率与想象力得到释放,过去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完成的宏大场景,如今可通过AI快速生成,复杂转场与风格化视觉呈现也更为便捷。另一方面,内容表达更注重创意与情感的结合,而非单纯追求特效。从入围作品对人文关怀、环保等议题的挖掘可以看出,未来AI短片将更聚焦故事内核,AI承担画面生成、后期特效等繁琐工作,让创作者专注于叙事与价值表达。
爱奇艺的布局源于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判断。当前,全球AI视频生成工具虽持续更新,但真正实现从创意到成片全流程落地的案例仍较少,尤其在长视频领域,受限于叙事逻辑与内容质量要求,成熟案例更为稀缺。通过规模化赛事搭建创作者、技术与营销资源的协同平台,爱奇艺旨在推动AI工具在专业影视内容中的应用,激活创作生态。
“与AI共生”短片大赛以轻量化叙事降低参与门槛,吸引更多创作者探索叙事可能;“鲍德熹·AI剧场”则通过顶级指导与全链路资源,树立行业标杆。这种分层推进的策略,体现了爱奇艺对AI内容产业化路径的清晰规划——构建技术沉淀、创作者培育与内容落地的完整闭环。
AI内容的未来应用场景正逐步拓展。在文旅领域,可通过AI生成景区定制化剧情短片,打造地域IP;在教育领域,AI能让知识传递更生动;在公益领域,如大赛作品《温度》所展示的,AI可快速适配不同地区语言与文化,扩大传播范围。商业层面,AI驱动的短片创作有望成为品牌IP营销的新方式,实现剧情与植入的自然融合,为平台打开广告变现的新空间。
爱奇艺在AI内容创作领域的尝试,为行业提供了重要探索价值。其首部AI动画《音乐公主爱美莉之传承守护》已上线播出,两场赛事也展现了AI在不同类型内容中的潜力。若能成功跑通AI创作到商业化变现的路径,或将重塑长视频行业的生产逻辑与商业模式。AI工具不仅可提升内容创意效率、降低制作成本,还能吸引年轻用户,为平台带来新的流量增量。
从技术狂欢到产业落地,内容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爱奇艺通过技术为基、赛事为桥的模式,在AI创作浪潮中占据先机。其努力推开的不仅是一扇高效生产的大门,更是一个技术赋能创意的全新内容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