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近日正式对外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这份备受瞩目的技术蓝图聚焦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三大核心领域,为行业未来发展描绘了清晰的技术演进路径。
在动力电池技术领域,路线图明确了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时间表。根据规划,这类新型电池将于2030年进入小规模应用阶段,五年后即2035年有望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推广。届时,其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指标将更贴近市场实际需求,为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带来质的飞跃。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进程显著提速。路线图显示,到2040年L4级自动驾驶汽车将完成市场普及,更高阶的L5级自动驾驶技术也将开始商业化应用。随着车路协同系统覆盖率的持续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可靠性将得到根本性改善,为完全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传统动力系统的转型升级同样受到重视。路线图强调,内燃机技术将在未来十五年内持续发挥重要作用。预计到2035年,所有传统燃油乘用车都将完成混合动力化改造;至2040年,搭载内燃机的混合动力车型(包括HEV、PHEV及REEV)仍将占据新车市场约三分之一的份额。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预测,未来五至十五年间该领域产品将逐步成为市场主流。到2040年,新能源乘用车在新车销售中的占比将突破85%,其中纯电动车型占比高达80%。商用车的电动化进程也将加速,应用场景从城市短途运输向中长途物流领域全面拓展。
面向2040年的产业发展目标同样引人注目。路线图提出要构建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主体的新型交通体系,实现"零事故、零伤亡"的交通安全目标。同时要求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80%以上,全面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在基础设施层面,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系统将形成完善生态,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