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曹德旺辞任福耀董事长,看1700亿巨头如何以长期规划等跨越传承难关

   时间:2025-10-25 15:52:34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资本市场近日因一则公告掀起波澜——福耀玻璃宣布,79岁的“玻璃大王”曹德旺正式卸任董事长,其子曹晖接棒。这家市值超1700亿元的全球汽车玻璃龙头,以近乎“零震荡”的方式完成了权力交接。而同期,娃哈哈宗馥莉辞职、杉杉股份控制权争夺等事件频发,三家企业密集的传承动态,将中国家族企业的代际更替问题推至台前。

与部分企业“临时救火”式的接班不同,福耀的传承布局早在2011年便已启动。曹晖未走“空降”捷径,而是从基层销售岗位起步,历经海外市场开拓、核心业务管理等关键岗位历练,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从执行者到管理者的蜕变。这种“渐进式”培养模式,确保了接班人对业务全链条的深度掌握。

更深层的保障在于制度设计。福耀构建了职业经理人团队与家族成员协同的治理结构,通过完善决策机制、权力制衡体系,降低对核心人物的依赖。即便董事长更迭,企业战略执行与日常运营仍保持连贯性。更难得的是,曹德旺倡导的“务实、守信、创新”文化与“企业公民”责任意识,在权力交接中未出现断层,反而通过新老管理层的理念融合进一步深化。

反观部分同行,传承困境多源于“规划滞后”。娃哈哈宗馥莉辞职事件,暴露出家族决策与企业发展需求错位的矛盾;杉杉股份则因创始人离世后股权分散,引发管理层内耗与战略摇摆。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企业未在创始人主导期建立系统传承机制,待问题爆发时已错失最佳调整窗口。

中国家族企业正迎来代际交替高峰。据统计,超300万家家族企业面临传承挑战,其经济贡献占GDP的60%以上,涉及数千万就业岗位。这些企业的传承质量,不仅关乎自身存续,更影响产业链稳定与国民经济韧性。福耀的实践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以长期规划替代短期应对,通过“能力赋能+责任问责”培养接班人,构建超越个人寿命的制度体系。

民营经济已从“创业扩张”迈入“守成创新”阶段,能顺利传承的企业方能持续创造就业、推动技术迭代。当更多家族企业理解“传责重于传富,授能先于授权”的逻辑,从“财富交接”升级为“基业延续”,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获得更稳固的微观基础。福耀的案例证明,家族企业传承无捷径可走,唯有提前布局、制度护航、文化浸润,方能跨越代际鸿沟。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