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科学家在距地190光年双星系统发现三颗类地行星,刷新行星形成认知

   时间:2025-10-26 09:13:42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近日宣布,在距离地球约190光年的双星系统TOI-2267中,首次观测到三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同时围绕两颗恒星运行。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中双星系统难以形成稳定行星结构的理论,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期刊。

TOI-2267系统由两颗紧密环绕的恒星构成,彼此间距极小,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紧凑双星结构。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此类高度动态的环境会破坏行星轨道的稳定性,不利于复杂行星系统的形成。然而,研究团队通过凌星现象观测发现,该系统中存在三颗岩石质行星,其中两颗围绕主星运行,另一颗则围绕伴星运行,且均以极短的轨道周期紧贴恒星运转。

“这是目前已知首个在双星系统的两颗恒星周围均观测到凌星行星的案例。”研究第一作者、列日大学天文学家塞巴斯蒂安·祖尼加-费尔南德斯指出,“这种独特的行星构型为我们提供了检验极端环境下行星形成理论的绝佳样本。”

该发现打破了多项纪录:TOI-2267不仅是已知最紧凑的带行星双星系统,其温度也显著低于同类系统。研究共同负责人、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弗朗西斯科·J·波苏洛斯解释称,这一结果表明宇宙可能存在尚未被完全理解的行星形成机制,能够在高度不稳定的双星环境中构建并维持行星系统。

研究团队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凌星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数据,结合自主研发的探测软件SHERLOCK,首次识别出其中两颗行星的凌星信号。随后,通过列日大学运营的SPECULOOS和TRAPPIST自动化望远镜网络展开大规模地面观测,最终确认了三颗行星的存在,并精确测定了其轨道参数。

这些专为探测暗弱恒星周围小型系外行星设计的望远镜发挥了关键作用。米夏埃尔·吉隆教授领导的团队表示,自动化观测系统能够持续监测目标天体,捕捉到微弱的凌星信号,为验证行星存在提供了决定性证据。

“如此紧凑的双星系统中存在三颗地球大小的行星,为研究极端条件下的行星演化提供了独特视角。”祖尼加-费尔南德斯强调,“这将帮助我们检验现有行星形成模型的边界,并重新思考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多样化行星架构。”

波苏洛斯进一步指出,TOI-2267系统堪称“天然实验室”,有助于揭示类地行星在剧烈动力学环境中如何诞生并长期存续。传统理论认为,双星系统的引力相互作用会频繁干扰行星轨道,但此次发现表明行星可能通过尚未明确的机制在极端环境中稳定存在。

目前,研究团队正计划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对TOI-2267系统展开后续观测,以期精确测定这些行星的质量、密度及大气成分。下一代巨型地面望远镜的投入使用,也将为深入探究双星系统中的行星形成机制提供更强有力的工具。

这项发现不仅拓展了人类对行星系统多样性的认知,也凸显了空间探测任务与地面专用望远镜协同观测的优势。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有望揭开更多极端环境下行星系统的奥秘,重新定义生命可能存在的边界条件。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