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I搜索领域迎来一则重磅消息:由前百度集团副总裁景鲲创立的Genspark公司,正筹备完成新一轮2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预计突破10亿美元。这笔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LG Technology Ventures、SBI Investment等机构参与跟投。值得注意的是,这家成立于美国旧金山的创业公司,今年2月刚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当时估值为5.3亿美元,短短半年内估值实现翻倍。
在AI搜索赛道,Genspark并非首个入局者。比其早一年成立的Perplexity已占据先发优势,截至2025年年中,其年度经常性收入(ARR)超过1.5亿美元,是Genspark的三倍。但资本市场对Genspark的追捧并未因此减弱——今年9月,该公司宣布ARR已达5000万美元,且增长势头强劲。这种"后发先至"的表现,让行业重新审视AI搜索的竞争逻辑。
传统搜索与AI搜索的核心差异,在于用户需求从"寻找"到"得到"的转变。过去二十年,谷歌等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匹配提供链接列表;而在生成式AI时代,用户更期待直接获得结构化答案。Perplexity的解决方案是"实时检索+语言模型生成",以带引用的回答形式呈现结果。Genspark则选择更激进的路径:其生成的"Sparkpage"不仅包含答案,还整合摘要、章节和延伸引用,形成可阅读、可复用的网页文档,更接近AI版维基百科的体验。
资本对Genspark的青睐,不仅源于产品创新,更看重其团队构成。景鲲带领的核心团队横跨中美两地,一半成员来自百度、字节跳动等中国科技公司,另一半则拥有硅谷AI创业经验。这种"中国工程密度+硅谷产品节奏"的组合,使公司既能快速实现复杂功能上线,又能熟练对接国际资本与媒体资源。红杉资本等机构认为,这种混合团队结构在AI应用层竞争中具有独特优势。
但双重文化背景也带来挑战。某风险投资人指出:"中美市场的节奏、用户习惯和叙事逻辑差异显著,当公司规模扩大时,如何保持产品战略的一致性将是关键。"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24年初,Genspark估值仅为2.6亿美元,如今半年内翻倍至10亿美元,快速扩张对团队执行力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AI行业的投资逻辑已发生转变。随着大模型技术趋同,资本开始聚焦"用户第一触点"的争夺。红杉资本等机构正集中孵化AI应用团队,认为掌握分发权与商业化主动权的企业更具价值。Genspark的定位恰好契合这一趋势:其不卷入模型能力竞争,而是重构"人如何抵达答案"的路径,试图通过Sparkpage网络形成新的信息生态。
与Perplexity"搜索中心化"的思路不同,Genspark更强调AI生成内容的衍生性。每个Sparkpage都有潜力成为新的信息节点,最终构建起由AI生成的网页网络。这种生态层价值,加上用户留存与增长潜力,构成了资本市场对其高估值的支撑。尽管面临用户习惯迁移、目标群体增长有限等挑战,但Genspark在AI搜索领域的创新尝试,已为行业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