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上海启光自然科学发展基金会公布了首批“启光学者”名单。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的5位青年学者获此殊荣,他们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潜力与贡献。
此次遴选特别关注3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重点支持数学学科的基础研究。据基金会介绍,2025年首次评选聚焦数学领域,从全国3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6位申报者中,经过严格评审选出5位获奖者。这些学者平均年龄32岁,研究范围涵盖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等多个二级学科方向。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杰是获奖者之一。他主要从事代数几何领域的基础研究,提出了将两个前沿方向结合的创新思路。“这种跨领域的探索此前鲜有人尝试,获得‘启光学者’称号是对我研究方向的肯定,也为数学学科发展注入信心。”刘杰表示,基础研究需要长期投入,基金会的支持将助力他攻克更具挑战性的课题。
评审专家组透露,本次申报者主要来自C9联盟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多数候选人获得院士等权威专家推荐。评审过程中,专家组特别强调学者的创新能力和研究独立性,旨在发现具有原始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基金会发起人彭家辉介绍,每位获奖者将获得60万元资助,分三年发放,资金使用完全由学者自主支配。“我们希望为青年科学家提供更自由的探索空间和更充分的保障,让他们的才华尽早被看见。”
除资金支持外,“启光学者”项目还注重“长期陪伴”机制。基金会计划通过多项目、多维度、多层面的体系化支持,逐步扩展至更多基础科学与前沿交叉领域,构建覆盖各年龄段拔尖人才的成长平台。这种支持模式旨在解决青年学者在科研起步阶段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助力他们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业内专家指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启光学者”项目的实施,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实质性帮助,更通过制度化设计营造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有望推动中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迈向更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