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三季报披露季,美的、海尔、格力三大巨头业绩表现分化显著。其中,格力电器因单季度营收、利润双降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这家长期占据空调市场主导地位的老牌企业,正面临内外部多重压力的叠加考验。

财务数据显示,格力电器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371.8亿元,同比下降6.5%;净利润214.61亿元,同比减少2.27%。第三季度表现更为严峻,单季营收398.55亿元,同比下滑15.09%;净利润70.49亿元,降幅达9.92%。这一数据与同期美的、海尔保持正增长的业绩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格力在行业调整期的承压态势。
业务结构单一性成为制约格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尽管三季报未披露具体业务占比,但半年报显示空调业务占总收入比例高达78.38%。这种高度依赖使得企业业绩与空调市场波动深度绑定。当前空调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5年9月空调零售量同比下降21.2%,其中线上渠道下滑29%,线下渠道暴跌38.1%。生产端同样承压,11月内销排产同比下降19.8%,出口排产减少15.7%,连续两个月出现大幅下滑。
行业分析师指出,产品同质化加剧了市场竞争。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认为,近年来空调技术创新难以被消费者直观感知,导致企业竞争陷入价格战泥潭,消费者决策难度增加。这种市场环境对高度依赖空调业务的格力构成直接冲击。
历史数据对比更能说明问题。2021-2024年期间,格力净利润保持正增长,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41%,达到阶段峰值。但进入2025年,增长动能明显衰减,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转入负区间。苏商银行研究员高政扬分析称,即便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积累,在行业需求疲软期也难以转化为市场销量,这是当前家电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内部业务压力之外,外部竞争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10月最后一周,小米武汉智能家电工厂正式投产,这座数字化工厂每6.5秒即可下线一台高端空调,规划年产能700万套。小米创始人雷军在投产仪式上明确提出,2030年要实现空调业务产值100亿元,跻身行业前两名。这意味着小米空调从代工模式转向自主制造,供应链效率与产品品质将得到系统性提升。
小米与格力的竞争早已白热化。双方恩怨可追溯至2013年的"十亿赌约",2018年小米正式进军空调领域后,竞争进一步升级。2025年双方在线上销量、售后服务、产品工艺等领域展开多轮交锋:小米宣称7月线上销量反超格力,格力随即公布不同统计口径数据反驳;小米将中央空调纳入"十年免费包修"范围,格力则回应"十年包修是承诺,十年不修才是实力";产品拆机对比更是成为常态。
小米最新财报显示其家电业务扩张迅猛。2025年二季度,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达387亿元,同比增长44.7%,其中智能大家电收入增长66.2%。空调出货量超过540万台,同比增速超60%,高端化策略推动产品均价上升。该业务板块在小米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从2024年二季度的30.1%提升至33.4%,成为核心增长极。
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格力长期仍具备增长潜力,如持续深耕空调主业、拓展新能源领域等,当前估值处于低位。但短期需警惕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等风险。对于格力而言,既要应对行业周期性调整带来的库存压力,又要抵御新势力带来的市场份额冲击,这场双重考验正在检验传统家电巨头的转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