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车企“小订3万”或藏猫腻?造假成本超300万,博主揭秘刷单套路

   时间:2025-11-03 17:04:5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有博主转发相关报道指出,汽车行业存在数据造假现象,引发广泛关注。据第三方机构估算,部分车企为营造“小订3万”的虚假繁荣景象,需付出高昂成本。仅支付给黑产团队和广告公司的费用就超过百万元,若加上给员工的“刷单补贴”以及给经销商的“锁单返利”,总成本可能高达三百万元。这笔资金本可用于新款车型优化、智能驾驶研发或售后网络建设,却因数据造假被白白浪费。

针对这一现象,该博主进一步解释称,非正常消费者的刷单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门店刷单,门店为完成业绩考核(KPI)或争取新车资源,会采取刷单手段。这种现象在爆款新车中较为常见,甚至有品牌因此被门店刷单行为“坑害”。第二种是品牌方主导的刷单,操作最为简单,厂家直接决定数据走向。第三种则是黄牛刷单,黄牛抢购订单后进行倒卖,包括加价、高息高返等操作,这种行为同样多见于爆款新车。不过,黄牛刷单的波动性较大,只有当市场供不应求时,黄牛才有操作空间;一旦供需平衡,黄牛可能因恐慌而抛售订单。

那么,如何判断订单的真实性呢?该博主表示,观察门店进店量是关键。汽车属于大宗消费,正常消费者在订车后,无论提前确认还是订车后确认,都会到店看车,这一环节无法避免。因此,通过一线销售人员反馈的电话回访和实际邀约到店情况,基本可以判断真实订单的比例。

这也是目前多家数据机构优先提供进店数据而非订单数据,并开展门店客情汇总的原因。通过进店量这一指标,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市场需求,避免被虚假订单数据误导。这一现象也反映出,汽车行业在数据统计和市场分析方面,正逐步向更严谨、更真实的方向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