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毅力号”火星车又立新功!在火星表面探索多年的它,于耶泽罗陨石坑的干涸河床区域钻取的一块岩芯,带来了足以震动科学界的发现——这块形成于约35亿年前的岩芯中,检测出了复杂的有机聚合物。要知道,35亿年前的地球,生命才刚刚开始萌芽,而火星的这块岩芯却仿佛藏着一段被遗忘的古老故事。
这块被命名为“蓝宝石峡谷”的岩芯,外观上并无特别之处,它不过是一块由黏土和粉砂混合而成的沉积岩。然而,当“毅力号”搭载的精密仪器对其进行检测时,结果令人惊叹:岩芯中不仅含有有机碳,还发现了硫、氧化铁以及磷等元素,而这些元素,恰恰是生命存活所必需的关键成分。这一发现与科学家此前的推测形成了鲜明反差,原本以为“潜在生物特征”会出现在更古老的岩层中,没想到却在相对年轻的沉积岩里找到了线索。
凝视着耶泽罗陨石坑的卫星图像,不难想象35亿年前这里的景象:一条奔腾的河流穿流而过,水中或许漂浮着各种微生物,它们死后留下的痕迹被泥沙层层覆盖,最终封存在了岩芯之中。宇宙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此,一颗看似荒芜的红色星球,竟隐藏着如此多关于生命的秘密。2021年2月,“毅力号”成功着陆火星时,谁又能预料到它会带来如此重大的发现呢?当时,它的任务只是寻找生命迹象,而如今,它似乎已经触摸到了答案的边缘。
当然,检测出有机聚合物并不意味着火星上一定存在过生命。火山活动或者化学反应也有可能产生类似的物质,这也是科学家们不敢轻易定论的原因。然而,当这么多有利条件同时出现时——曾经存在液态水的河床、能够保存痕迹的黏土岩、全套的生命必需元素,再加上这种复杂的有机聚合物,其背后的概率显然要远高于单纯的化学反应。
“毅力号”在火星上的探索历程,堪称一部现实版的“寻宝记”。从着陆点到布赖特·安杰尔角地层,它带着钻头和仪器一步步摸索前行,就像一位在沙漠中寻找宝藏的探险家。去年7月,当它钻取这块岩芯时,或许连操控室里的科学家们都没有预料到会有如此重大的发现。可以想象,当他们看到检测数据时,眼中闪烁的激动光芒,就如同我们拆开快递发现意外惊喜时的那份喜悦。
每次看到关于火星探测的新闻,都不禁让人感慨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心是如此强烈。35亿年前的火星究竟是什么模样?是像地球一样拥有河流和湖泊,岸边生长着简单的生命体?还是仅仅存在液态水却未能孕育出生命的“遗憾星球”?这些问题目前尚无答案,但“毅力号”已经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目前,这块岩芯还无法被带回地球,只能依靠“毅力号”在火星上进行就地分析。未来,还需要它钻取更多的样本进行对比研究,才能更有把握地得出结论。甚至让人开始期待,如果有一天能够将火星岩芯带回地球,用更精密的仪器进行检测,是否会有更加惊人的发现呢?
曾经,科幻片中关于火星人的情节总让人觉得是异想天开。然而如今,“毅力号”挖出的这块35亿年的岩芯,却让“火星曾存在生命”这一想法变得不再那么遥远。代理局长称其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这一评价恰如其分——即便最终证实这些痕迹并非生命所留,这些有机聚合物的存在,也无疑刷新了我们对火星地质历史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