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比亚迪日本“闯关记”:从“新手”到融入,揭开中国车企出海真实面貌

   时间:2025-11-05 03:05:48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渗透率已逼近60%,本土品牌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这种背景下,"出海"成为车企突破增长瓶颈的必选项。当行业期待中国车企凭借技术优势在海外市场复制国内成功时,现实却呈现出更复杂的图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先行者,正在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日本遭遇独特的挑战。

在东京街头,燃油车仍是绝对主角。3700万人口的超级都市里,灵巧的K-car和经典燃油车型占据主导地位,电动汽车的存在感微弱。这种反差在2025年日本移动出行展上达到极致:偌大的停车场仅零星分布着两辆比亚迪和一辆特斯拉,与国内车展新能源车型扎堆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该国9月电动车渗透率仅1.7%,充电基础设施更是稀缺——大东京地区1.3万个充电桩的数量,不足深圳同面积区域的1/30。

本土车企的转型步伐同样迟缓。丰田展台虽热闹非凡,但展示重点仍是燃油车与混动技术,电动化产品仅停留在概念阶段。其推出的KidsMobi婴儿车等未来出行工具,更显战略摇摆。本田、日产虽带来电动概念车,但整体布局仍显保守。这种按部就班的迭代节奏,与中国车企的激进扩张形成强烈反差。

作为唯一连续参展的中国品牌,比亚迪的日本征程充满戏剧性。这家2003年就在东京法庭应对专利诉讼的企业,历经二十年深耕,从电池业务拓展至电动大巴,最终在2022年正式进军乘用车市场。然而三年过去,其累计销量仅7123辆,虽2025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6%,9月单月销量突破800台,但规模仍远不及国内市场单日订单量。这种反差背后,是截然不同的市场生态。

日本汽车市场具有独特的封闭性:本土品牌占据95%份额,国际车企仅能分食剩余5%。比亚迪选择"纯电+混动"双线策略,推出定制化轻型电动车RACCO,并引入海狮06DM-i插混车型。但其定价策略颇具挑战——元PLUS(ATTO 3)起售价418万日元(约合19.3万元人民币),与同级燃油车持平,却因充电桩建设滞后难以享受补贴优势。目前比亚迪在日本建成60余家经销商,距离2025年底100家的目标仍有差距。

消费者画像揭示出更耐人寻味的现象:日本电动车主力用户并非追求科技感的年轻群体,而是40-50岁居住在独栋住宅的中年家庭。这类用户拥有私人停车位,能解决充电难题。工程师韦兴的购车经历颇具代表性:他放弃50年车龄的菲亚特老爷车选择比亚迪海豚,看重的不仅是用车成本(约为燃油车的三分之二),更是实体4S店带来的服务保障。这种消费心理,与国内用户对智能驾驶功能的狂热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差异在产品体验层面进一步放大。韦兴发现,比亚迪辅助驾驶系统"更积极"的调校风格,与日本本土品牌的"佛系"逻辑截然不同。这种差异折射出更深层的造车哲学分野:中国车企追求技术领先,日本企业更注重风险规避。当比亚迪试图用"降维打击"策略开拓市场时,发现用户最关心的仍是基础使用体验而非参数配置。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